青年发展型城市如何打造?让城市更好玩一点
2023-12-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2023年,上海全域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街镇建设试点工作。青年人如何行动起来,贴近城市脉动?这个周末,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25期SEA-Hi!论坛上,不同领域的青年人对此展开探讨。论坛上还启动了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标识征集。

  吸引青年人需要让城市“更好玩”一点  

“当我们在讨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时候,其实我们关注的其实是城市和社会的未来。”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浦东引领区规划设计分院总工程师、院团委副书记张敏清和大家分享了有关于上海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一些规划思考与实践。

今年,市服保办委托市规划院开展上海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规划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张敏清介绍说,在研究中,聚焦了青年现状发展特征和问题,也结合全世界案例的研究和上海的实践,形成了包括青年人口、宜学、宜居、宜创等等的指标体系。

“我听过一个有趣的说法,大城市有个‘28岁现象’,很多闯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28岁还无法解决落户、买房、交友等问题,他们往往就会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张敏清说,在这些隐形门槛中,住房无疑是最大的问题。青年人都希望住得近、住得好,在规划中就提出了四个“更加贴近”的空间布局导向:更加贴近中心、更加贴近就业、出行更加便捷、生活更加便利。同时,针对不同阶段青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则提出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也正是这个体系中“一张床”的具体实践。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期末的时候,上海将累计建设筹措60万套(间) 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将成为帮助新市民、青年人实现在上海“落脚”的第一步。

“我们单位也有很多年轻同志是住在保障性租赁住房里,他们告诉我,保障性租赁住房给到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居住空间,更多的是在这里能找到感兴趣的社群,比起窝在房间里的沙发和电视机,他们更喜欢健身房和咖啡馆;比起宅居,他们更愿意参加社区活动,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张敏清还出示了去年小红书上的一个调查,你认为城市的哪些特质对你最重要?排在一些基本需求之后的,就是“交友氛围”和“文化活力”。“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找搭子、聊文化有那么重要吗?青年人告诉我,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所向往的高质量生活,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更多的还有精神世界的充盈,他们希望在这座城市里找到有意思的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张敏清看来,上海的164座博物馆、100座美术馆,每年超过2000场展览,是吸引很多年轻人的理由。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载体,完善的各种各样形式多样的服务设施,也可以满足青年人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但仅仅有“设施和空间”远远不够,只有“内容”成功,才能产生对青年的吸引力。所以,还需要让让城市“更好玩”一点。

  希望上海成为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  

青年人的未来离不开青年有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躺平”真的是这届青年人的标签吗?

根据调查显示,青年人在选择一座城市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城市的未来和就业机会。“青年人是靠兴趣爱好驱动行为的,如果这座城市吸引了年轻人,留住了年轻人,但是他们却选择了躺平,那么只能说明这座城市没有为青年提供与他们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空间。”张敏清表示。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达到了全国最高。与此同时,近三年的人才流出占比明显下降。一进一出,看似是青年个人的选择,但其实对这个城市至关重要。她认为,上海人才梯队的搭建不仅要关注当下,去吸引那些位于“金字塔顶尖”的成熟人才,还应放眼未来,更加注重青年人才梯队建设,让青年人在城市更有为。面对青年人才,不仅要满足他们安身的基本需求,还应该关注他们交流交往的各种需求。

“三高一低”的城市发展空间策略正是为此而生。第一高是更高集聚度的创新要素。“我们希望能够围绕高等级高校和科研院所,去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第二是更高混合度的建筑功能。上海有很多地方已经做出了尝试,在共享办公和共享居住的理念下,让建筑的功能和内部空间变得更加复合和灵活,希望这栋建筑未来随着青年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第三是更高密度的交流交往空间。比起困在办公室里,更多的青年更愿意在咖啡馆、图书馆,在公园的草地上,在“一江一河”两岸特色化的“驿站”当中,去交流去碰撞,迸发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最后,还要增加低成本的创业空间。“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老厂房的改造,加上现有写字楼和两旧一村去腾退出来的空间,把这些创新创业的空间嵌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当中,这也是虹口区正在尝试的‘硅巷’模式。”

张敏清引用了网上一条评论:“希望上海不只是18岁的学校,还是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她表示,这个愿望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青春之城以创新打造双向奔赴  

围绕创新生态单元的建设,浦东张江正在开启一场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武志超介绍说,今天的张江,是拥有12个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500多个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101家上市企业的创新之城,也是一个拥有136个双创载体,80万方孵化面积,100个创投机构,5000亿创新资本的未来之城。在张江220平方公里内,三大产业的主导产业从业人员近50万,其中20-35岁的青年占比达到近50%,是当之无愧的青春之城。

这么多青年人汇聚在这里,如何更好地为青年塑造一个创新环境?武志超介绍了张江的诸多创新生态单元的建设。比如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为青年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了一条加速通道。以张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为例,一个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融合了高校、实验室、技术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以及一系列科创企业的商务总部,形成了一个高度融合的创新形态,为青年创新成果从缘起到成长,到走向世界的舞台,提供了良好的主场。

正在建设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二期项目,将探索将研发功能与运动、休闲、社交、文化等功能复合在一起,建设一个创新的复合体。不仅有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主的产业办公空间、研究空间,也有演艺馆、图书馆、艺术馆,以及与周边水系绿地形成开放活力的环境。“我们希望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活力的环境,帮助青年人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希望他们在这里有更多灵感的激发和收获。”武志超表示。

未来,在张江创新的诞生还有第三种可能。“今年3月份,仁济医院肿瘤科王立伟教授带着他的团队在张江国际社区做一次科普活动,当时社区一位住户也是张江一家药企的研发人员,他看到这样的活动信息,专程从实验室回到社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与王教授就临床研发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武志超表示,未来当这么多创新人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背景,共同居住在一个社区的时候,社区有可能会成为很多创意、创造、创想的诞生地。

正在建设运营的张江国际社区,也是上海首个R4租赁住宅用地的规划项目,整个社区53万方总建筑面积,近5000套不同层次的技术产品,其中75%是为青年服务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这样的社区除了准入覆盖广、租期更稳定、租金更可负担等一系列基本特点以外,我们希望它也成为一个科创人才的聚合地,希望成为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在这里融汇交流创新创造的场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