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ChatGPT被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由Open AI开发的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近日还当选了“汉语盘点2023”国际字词,热度居高不下,同时也引发了市场上的一些“蹭热度”商业行为。12月21日,记者从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一款山寨ChatGPT被处罚62692.7元,并作为“铁拳”行动第十批典型案例公布。
山寨ChatGPT被罚款人民币62692.7元
市市场监管部门此次公布的“铁拳”行动第十批典型案例中就包括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案。2023年4月14日,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对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人民币62692.7元的行政处罚。
前期,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根据网络上一则关于上海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仿冒ChatGPT产品的报道开展调查。
经查,自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2月6日,当事人开发运营名称为“ChatGPT在线”的微信公众号,使用高度类似OpenAI公司官方图像的图案作为微信公众号头像,并在公众号简介中介绍是“ChatGPT中文版”,该公众号含有AI对话功能,按次收费。
经核实,当事人通过后台接入至OpenAI公司开放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调用ChatGPT产品背后基础模型为其公众号注册会员提供类似ChatGPT的服务,而非ChatGPT产品本身。经统计,涉案微信公众号累计注册付费用户4231人,违法经营额共计人民币125385.44元。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记者在微信公众号一栏检索“ChatGPT在线”后发现已无法查找到该公众号,但是还能看到多个如“免费chatgpt” “GPT4.0”等与Open AI开发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十分相似的公众号账号以及头像,一时之间真假难辨。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表示,ChatGPT大热让很多企业看到了商机,部分经营者为提升其产品或服务的交易机会,通过“蹭热度”“搭便车”等商业混淆行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获取不法利益,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本案的查处给通过非法手段进行不当竞争的经营主体敲响了警钟,敦促企业自觉守法经营。
已查处民生领域相关违法案件8879件
据悉,今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查处民生领域相关违法案件8879件,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56件。
除了上述山寨ChatGPT案,“铁拳”行动第十批典型案例还公布了其他5个以下典型案例。
2023年3月23日,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对似鸟(上海)家居有限公司虹口分公司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作出警告、罚款人民币200000元的行政处罚。
2023年7月3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上海宝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使用检定有效期过期计量器具及配备不合格计量器具等违法行为作出责令停止使用检定有效期超期的电子秤、罚款人民币10500元的行政处罚。
2023年7月11日,闵行区市场监管局将上海灿盟化工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023年8月7日,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对卫宁沄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发布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保健食品广告的违法行为,作出罚款人民币100000元的行政处罚。
2023年9月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茶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高能氢原子发生装置及将禁止生产的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高能氢原子发生装置作为赠品的违法行为,作出没收不合格产品10台、罚款人民币316000元的行政处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