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底色应该有足够自信向随世沉浮说“不”
2023-12-31 生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 冷梅 周胜洁 杨力佳

王晓凤  青年有理想,砥砺向前行 

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并在总决赛斩获擂主。

王晓凤,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二学生,同时也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团队的队长。她始终奋战在党的理论宣讲前线,致力于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给更多的青年和普通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让自己的理想之花绽放。

一直以来,王晓凤的坚持就是把党的故事和理论讲给更多的人听。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她迅速召集并组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的二十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理论宣讲活动。

在一次面向农村居民的宣讲活动中,她听到有人说:“理论和我没有关系,我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句话让王晓凤有所触动,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讲稿,内心突然觉醒:宣讲不应该只是空洞的理论,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讲述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故事,让他们愿意听、听得进,听完之后有反馈、有反响。从那以后,她放下了僵化的宣讲方式,开始以更加生动、贴近群众的方式进行宣讲。

“我希望理论讲解能够更加活泼一点。”这是一名高中生在听完宣讲后给王晓凤的反馈。带着这份思考,她开始探索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以更青年化的方式进行阐释,让青年们更容易接受,而且愿意付诸行动。

在探索的过程中,王晓凤遇到了诸多困难,如青年分类标准难以划分、线下发放问卷时多次被拒绝、原创作品缺乏创新性等。但她始终坚信,讲好党的故事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一份能够让自己飞速成长,并且在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必须坚持下去的事业。

最终,王晓凤所在的团队撰写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效果评价及提升路径》的调研报告,为如何提升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实效这一问题交出了满意答案。同时,该项目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特等奖,并在总决赛中斩获擂主。

展望未来,王晓凤希望走向思政教师的岗位,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做专业的事情,坚守传承红色基因的理想,在宣讲党的最新理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年对我来说是成长与收获并重的一年,不仅是阅历上的提升、经验上的积累,今年的我一直坚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努力发光发热。


陈曦  穿越网络的古韵琴音 

作为当下国内独特的国风乐团之一的自得琴社演出团团长,率领一群青年演奏家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陈曦所在的自得琴社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团员们身着飘逸的中国传统服饰,手执传统民族乐器,他们不仅演奏音乐,更致力于以古琴为媒介,传承与推广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演绎下,每一个视频都如同一幅幅流动的古画,将东方传统审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古画音乐”的风潮,这无疑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与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自2018年7月起,陈曦便与自得琴社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身兼演出团鼓手与团长两职。他亲历了琴社由小到大的历程。短短几年间,琴社在全网已经积累了百万粉丝,视频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亿大关。无论是从传统曲艺如昆曲,还是到现代流行街舞,从古琴独奏到电古琴与电子音乐的融合,自得琴社的音乐形式和内容都极为丰富,他们无疑是古琴民乐垂直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代表作如《大夏》《桂枝香》《霓裳惊梦》《醉醉渔,唱唱晚》等,都深受大众喜爱。

除了在网络上的活跃表现外,自得琴社还通过线下音乐会、讲座、教学等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更多的年轻人。

从2016年起,自得琴社便在上海举办了一系列跨界融合音乐会,2020年推出的朝代系列音乐会《琴为何物》,以“唐·孤烟直”与“宋·水云归”两大剧目为代表,已经在全国进行了多次巡演,所到之处均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从2017年开始,自得琴社还大胆尝试了网络教学,目前涵盖了古琴、古筝、笛箫、打击乐、昆曲等多种传统文化课程。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经济、便捷的方式,将最优质的课程传递给全球的古琴爱好者。至今,他们已经累计服务了数千名来自国内外不同地方的网络学员。

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起,自得琴社已经连续四年登上了CCTV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他们用音乐为全国人民带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祝福,也因此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自得琴社有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中国传统的高雅艺术走下神坛,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为现代人带来快乐与宁静。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一年我作为自得琴社的团长和鼓手见证了琴社琴为何物朝代系列音乐会“宋·水云归”的诞生,也亲历了这台全新制作的音乐会的全国巡演,代表琴社去央视领了奖。我觉得2023年我的关键词就是成长。


顾捷  初心不改的20年 

凭借多年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成功应用,顾捷带领傅利叶智能于2023年7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并实现小批量生产。

顾捷,身兼上海傅利叶智能公司的董事长兼CEO,是一位荣誉等身的业界翘楚。他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将第六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收入囊中,还被评为上海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他在多个组织任职,包括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浦东新区工商联执委、上海市康复器具协会副会长以及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副会长。

2003年,顾捷自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曾在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工作。对于许多工科生而言,打造人形机器人是他们的终极梦想,而顾捷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20余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期间,他加入了学校机器人队。在2003年全国首届机器人创新大赛上,他凭借一款投球机器人的独特创意,赢得了最佳创意奖。

2015年,顾捷来到上海浦东张江,创立了傅利叶智能公司,继续深耕机器人研发领域。公司初创之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可穿戴的小型化康复机器人。他的目标是开发一款外骨骼机器人,以帮助肢体障碍者重新获得运动功能。

依托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傅利叶智能在2016年底推出了首款上肢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这款机器人能够精确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力学场景,并通过具有目标导向性的游戏,促进大脑和上肢神经功能的康复。2017年3月,第一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Fourier X1问世,成为国内首款具备“触觉”的外骨骼机器人。

目前,傅利叶智能已有30多款产品投放市场,其康复机器人已进入2000多家医疗机构,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数十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康复训练支持。2023年7月,公司发布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这款机器人具备高度仿生的躯干结构和拟人的运动控制能力,实现了稳定行走等部分运动功能,并已完成小批量生产。GR-1在工业、康复、家居、科研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智能牵头承担了近20项国家级及省级研发项目,并荣获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揭榜企业、上海市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初心不改,厚积薄发。凭借多年核心技术平台的创新与突破,2023年我们成功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离梦想更进一步。


周中磊  再平凡的人也因这一跳而非凡 

2023年9月20日早上,上海苏州河乍浦路桥,一男子落水,正在附近上班的周中磊听闻消息后赶到现场,然后就有了网上流传的视频“领带小哥飞身跳桥,仅1分钟成功救人”。而救人后不到10分钟,他已经换掉湿衣服继续工作。

24岁的周中磊在上海做安保,他凭借着热心和专业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职责,确保所服务区域的安全与秩序。

今年,在周中磊的岗位附近,一名男子不慎落入苏州河,处于危险境地。面对此景,周中磊没有丝毫犹豫,他毅然决然地跳入河中,奋力游向那位溺水者。凭借着出色的救生技能,他成功地将溺水者带回了岸边。这次英勇的救援行动,不仅彰显了周中磊的勇气和决心,更展现了他对危险环境的敏锐感知和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

工作中的周中磊同样出类拔萃。他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极强的责任心,与同事们共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他注重自我提升,不断学习和进修,以保持对最新安全技术和流程的了解和掌握。他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同事和上级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争相报道。

除了工作之外,周中磊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组织安全培训和讲座,向居民们传授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023年对周中磊而言代表着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他认为每一年都代表着新的可能性和未知的未来。“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遇,努力追求个人目标,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周中磊说,“今年帮助我的人很多。受到他们的影响,我生活中总是与人为善。因为我认同‘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平时遇到路人问路,我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指引方向。我对自己要求严格,工作不马虎,领导安排的任务全部做到位。有时候遇到艰巨任务也不退缩,加班加点也要把任务做好。”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今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值得纪念的一年;是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的一年;是有收获、有成长、有希望的一年。


沈元  挺膺担当,进博有我 

在进博会中志愿服务,发挥语言特长,成为一名新时代“斜杠青年”。

2023年,同济大学学生沈元终于实现了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成为服务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一名“小叶子”。在“挺膺担当,进博有我”的青春誓言引导下,他在进博会的上海馆,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娓娓道来,讲述了九十个海外优品和本土精品的进博故事,充分展现了上海这座“恒新之城”开放、创新、包容的独特城市气质。

沈元,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学生,除了能流利地使用普通话和英语进行讲解,以及利用他的专业特长——德语进行讲解外,他还有一项“彩蛋”的技能,那就是使用沪语进行讲解。他用沪语介绍上海馆品牌的视频甚至被“上海发布”视频号转载。

有观众在现场听完他的沪语讲解后,赞叹道:“你的上海话讲得真好。”对沈元来说,沪语的保护和传承实践贯穿了他的整个2023年。在校园里,沈元是沪语社团的团长,他依托社团的《综合沪语》课程,帮助社团成员在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快地“入门”,深入了解上海的自然地理与文化历史。

在校园之外,他会带领社团成员开展充满特色的City Walk活动。他们在徐汇滨江感受共栖实践,苏河湾畔欣赏璀璨光影,西凌家宅路体验烟火气,外环绿道享受盎然生机,四川北路见证蝶变新生,衡复街区聆听秋日序曲……在这些不同主题、充满乐趣的探索实践中,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方言在实际场景中的运用,并深刻体验到了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

在行走的体验中,沈元始终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他平时十分关注城市公交领域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优化市中心区域的公交线网以提高整体运营效能,如何在平衡郊区公交服务的“供”与“求”的同时,有效改善市民的乘车体验而又不产生过多的运能浪费。在这一年里,沈元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为这些市民关心的现实问题提出了青年人的解决方案,助力人民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更有温度。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有更多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在理想引领下挺膺担当、砥砺奋进,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杨芳  用画笔扮靓社区,用公益点亮城市 

杨芳,一位自上海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求学起,便致力于将艺术才华融入志愿服务的青年,如今与其他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创业,推出了一项名为“一起约‘绘’吧”的志愿公益服务项目。项目的核心理念在于共创。经过多年的实践,它的影响范围已经渗透到社区治理、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以及关爱困境青少年等多个层面。青年艺术家、高校美院的学生以及社区乡村的居民们,在公共空间如墙面、地面或城市家具上共同进行艺术创作,以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和享受艺术,从而实现艺术对公共环境、社区美育和邻里关系等多方面的赋能。

截至目前,已有数万人积极参与了这一绘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杨芳的角色也逐渐从一名美术师转变为社区营造师。他以画笔为工具,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例如,他将非机动车车库的墙壁变成生物多样性科普长廊,并在此开展生态保护亲子活动;将屋顶变为天台农场,集成了农产科普、休闲议事、艺术游学、助老公益等功能,为居民自治和共治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些改变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在居民与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了更深刻的联系和美好的互动,实现了由表及里的变革,这也正是杨芳最期盼的成果。

在2023年的所有项目中,最让杨芳感到欣慰的是“一起约‘绘’吧”公益团队为困境青少年打造的梦想书桌项目。在项目初期,他在一个社区改造项目中无意间看到了一张破旧的书桌,而这竟然是那个家庭唯一像样的家具。他心中涌上一股酸楚,作为徐汇人民城市青年实践团社区营造师团长,他立刻将所见所闻告知了团徐汇区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具体困境,团徐汇区委的工作人员、青少年社工和杨芳一同进行了实地走访,共排查了50家生活困境青少年家庭。他们发现,孩子们对于拥有一张功能正常的书桌怀有强烈的渴望。此后,团徐汇区委指定杨芳作为项目的牵头人,通过设计共创的方式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梦想书桌公益套餐。该项目得到了徐汇区民政局的重点关注,并获得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2023年11月,“一起约‘绘’吧”公益团队在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中获得银奖。2023年12月,“一起约‘绘’吧”志愿公益服务项目入选首批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推介名录。


2023对你意味着什么?

2023年是踔厉奋发、奋楫扬帆的一年。我们心怀感恩依旧紧握手中的画笔为城市生活创造着属于青春的多巴胺色彩。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范彦萍 冷梅 周胜洁 杨力佳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