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趋向及写作对策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每年的高考作文,历来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议论的焦点话题,正因为这样,有必要对高考作文既往的命题特点加以总结,以便能够对来年以至今后几年高考作文有所裨益。有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从命题特点、趋向以及对策等方面加以阐说,以便师生们鉴往知来,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
命题特点与趋向
一、命题内容应有尽有、异彩纷呈
从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来看,所涉范围非常广泛,诸如青春的价值、劳动光荣、学习之道、抱负与使命、青年择业和校园生活、社会写真、家庭亲情、人生感悟、世事评说、热点聚焦、心灵独白等无所不包,各有千秋。
二、限制性少,自由度大
由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增多,依然成为高考作文的主宰,这样,限制性相对减少,自主度、多元性增多,考生可以在较为广阔的时空里张扬个性,挥洒才情。也就是说,针对考题,考生写作的选择面极其宽广,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人可记,有理可讲,有情可抒,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都是上乘之作,从而获得满分与高分。
三、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充分彰显
如2022年上海的“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2023年天津的“人间烟火气”,2023年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23年上海的“探索陌生世界与好奇心”等,都在关注着人文精神的培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自信;弘扬劳动精神,育人育心;高度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人与自然的重大命题,有的是直接对考生心灵、思想、价值、目标的叩问,有的是引导、激励考生感悟人生,审视社会,都带有鲜明的求真、向善、明理悟道、立德树人的正向和导向作用。
四、贴近考生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尽管我们不主张对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和走向作过多的预测和推导,但从以往的命题中不难发现其一般的规律性的东西。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来看,考场作文命题的趋向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特别是材料作文,与考生自身联系紧密的、有利于促进考生成长的文题仍将唱主角,但“全方位的开放性作文题不是今后作文命题的方向,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的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这一要求从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如2021年全国卷的“可为与有为”,北京卷的“论生逢其时”,2023年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与好奇心”与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等。虽然这些题目是开放的、灵活的,但并非全开放、无限制的。同时,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题型更加丰富、多元。
应试对策
一、越过文(审)题关
1.自拟题目,要有匠心
就材料作文来说,具有“三自”特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特别是自拟题目,尽可能地做到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惟其如此,方能胜人一筹,独占鳌头。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的作文拟题时,要有“我早就想写这个题目了”的激情,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即自己有着丰厚素材可用的,是信手拈来的,是驾轻就熟的。同时,所拟题目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生活的主旋律相关联。这样,写起来一定会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且“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给读者,主要是阅卷人眼前一亮的惊喜之感。
2.对话题与材料作文,要有慧心
这里的“慧心”是指考生对话题与所给材料,要有自己独特的慧眼和独运的思考。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构成,其中的材料是引出话题,“提示语”是对审题、立意的范围作了限制,“话题”则是审题立意的核心和源泉,“注意”是引起考生写作时注意的事项。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被定型为“三自”作文,其模式与要求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三自”为考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时代特色、张扬个性的优秀佳作提供了驰骋的空间。然而,虽然这“三自”模式使考生拥有了作文时的范围宽泛、表达灵活、立意自由的权利,考生依旧不能脱离所给“话题”与材料去闭门造车、信马由缰地写作,否则,仍然会出现偏题、跑题的情况。
二、越过选材、立意关
1.选材
①平中出新。有的学生常抱怨生活平淡,尽是一些凡人琐事,怎么能用独特的眼光从生活中发掘出大量而鲜活的写作素材呢?日常生活中务必要善于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事、物,做到先“占有”,再“创新”,平中生奇。
如对于“我的理想”这个问题,一般都会把成为科学家、白衣天使等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样的立意就显得比较平庸,而有一位同学却是把自己成为一只足球当做理想,当对方队员踢时偏不入门,当自己一方踢时主动入门,这样的构思表现了他憧憬中国足球走向强大的渴望与梦想。另外,语言也要平中出新,如一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晒过的被子,带着阳光的味道”,多么新奇的语言啊!
②裁剪迁移。考场作文,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的再现,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已经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只要考生们能够恰当、有效地裁剪,仍不失为一种“捷径”。如一则材料作文拟题为《温馨的一幕》,在平时的作文写作中,已不只一次地写到过父母、爷爷、奶奶给自己带来的温馨而难忘的记忆,考生即可对以前的类似作文进行有效裁剪、拷贝与迁移,加以改造。不仅如此,对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形式等都可稍加改动、组合,迁移到你的考场作文中。
2.新颖立意
“文章最忌随人后”,标新立异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制胜法宝。在看到文题后,先不要急于下笔,而要针对文题,利用5分钟左右时间来构思谋篇。当你想到第一、二个立意时,应当忍痛割爱,善于舍弃,因为你所立意的内容,往往也是别人会想到的。这时,你应采用发散思维,逆向思考问题,说不定这就是你的独到见解,言他人之所未言,发别人之所未发。
如以“生日礼物”为话题作文,一般考生可能会写自己过生日时收到来自长辈、同学、老师、好友的礼物,而有的同学则写父母结婚十年时为父母设计、抓拍了一组组恩爱、温馨镜头的照片作为自己送给父母的结婚礼物,别出心裁。
三、越过真情实感、思想健康这道关
1.真情实感
在“面对挫折”“战胜脆弱”的高考作文中,有些考生编造出“车祸”“失火”“家人下岗”“身患重疾”等无中生有的故事。其实,现实中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做到:再现真实——自己历经的生活;体悟真实——从日常普通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汇集真实——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写一个人,往往他的嘴在北京,衣服在南京,帽子在西安,只要符合人物的真实,可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创造真实——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升华真实,使真实附着“迷人色彩”。
2.思想健康
就是要求文章观点正确、全面,情调积极、高雅,对读者有教育、启迪、鼓舞、鞭策作用,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进而体现出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如能做到以上几方面,则堪称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这样,就能够从容不迫地、游刃有余地备考高考作文,并赢得理想高分。
上师大康城实验学校 高级教师 程立海
来源:学生导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