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她是全国一等奖里的第一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在3.22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彭艳,一路挺进决赛,并最终在全国大赛中,斩获网络信息审核员赛项一等奖,成绩高达88.982分,荣登榜首。这位1994年出生的新闻学子,经过数年的磨砺后,已成为一名杰出的网络信息审核员,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青春力量。
◇ 获奖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
1月4日上午,“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网络安全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比赛结束后,在赛事配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探索”论坛现场,正在观众席上沉浸学习的彭艳接到了一通意外电话,赛事组织方工作人员告诉她:“恭喜你,获得了本次大赛网络信息审核员赛项的第一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喜讯,彭艳既惊讶又欣喜,但出于对正式公布结果的尊重和谨慎,她在名单未公示前选择保持低调,“虽然口头通知了我,但我怕是一场空欢喜,所以没有急于分享。”
当晚,满怀期待的彭艳难以入眠。次日清晨,当彭艳再度踏入世博展览馆,看到大屏幕上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且位居榜首,那份紧张和忐忑终于化作欣慰与自信。
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国7557家企业的3.22万名选手报名参加由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网络安全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经过激烈角逐,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信息审核员、数据安全管理员和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四个工种决出了一等奖各5名选手。
彭艳凭借上海赛区初赛第三名的成绩进入淘汰赛,而后一跃成为淘汰赛冠军,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赛区仅两名选手闯入决赛,彭艳便是其中之一。最后,她以全国最高分88.982分摘取了“网络信息审核员”项目的一等奖桂冠。
回忆起参赛历程,彭艳尤为感慨的是那场历时5小时的马拉松式决赛。理论考核半小时,技能实操则需在剩余的4个半小时内完成审核2000多份素材的挑战。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除了去了一次洗手间、快速吃了几口面包之外,她全程全神贯注于眼前的电脑屏幕。
尽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彭艳却始终保持冷静与坚韧,即使比赛尾声,眼部疲劳难耐,她仍坚持不放弃,“稳住心态,保持节奏,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
◇ 以赛代练,做清朗空间的“守门员” ◇
对于彭艳而言,此次参赛不仅是个人技能的一次实战检验,更是日常工作的延伸。网络信息审核员的职业赛事并不多见,她把握住了这次机会,通过比赛锤炼业务能力,展现专业素养。
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彭艳,在2018年目睹身边同学投身网络内容安全领域工作,她意识到所学专业能在该领域发挥作用,于是毅然加入,成为一名内容安全从业者。2021年8月,她入职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内容安全团队,开始了她的网络信息审核员生涯。
如同新闻工作者紧随时事热点一样,彭艳深知网络信息审核员也需具备对新闻时事的高度敏感性。清理违法不良信息,保障网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成为了彭艳义不容辞的责任,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网络“守门员”的角色。
为了当好“守门员”,守好内容安全关,彭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高强度的工作、高密度的培训、高要求的考核过程中,从一名审核“小白”迅速成长为团队骨干力量,在团队中脱颖而出。这背后既有她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有团队的信任与培养。
彭艳认为,优秀的审核员不仅要有新闻实事敏感度,更需要具备挖掘隐蔽有害信息的洞察力。“关键在于心细如发,能精准识别藏匿在图片角落的透明水印,或是视频帧率中的问题画面。”
为此,她熟记各类规则、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要求,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电信诈骗防范、违禁品等领域的有关规定,结合平台内部规范,形成一套厚重且实用的审核准则。
彭艳将这些规则打印出来随时翻阅背诵,正如备赛期间对主办方提供的所有参考题库那样,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有基础。
获奖之后,彭艳依然保持着谦逊与务实的态度,继续脚踏实地步步前行,设定了每年的小目标。展望2024年,她计划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力争取得互联网信息审核员二级技师证书,书写新的职业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