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市人大代表邬斌:让青年喜欢城市,让城市喜欢青年
2024-01-2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求“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市人大代表、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表示,从“开展试点”到“持续深化”,对开展这项工作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自《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发布后,今年将继续聚焦青年创新、就业、宜居、健康、婚恋这五大领域,通过切实的项目落地,让青年喜欢这座城市,让城市也更喜欢青年,包容并成就青年。

构建工作体系

建设209个青年发展型街区、园区、社区

现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邬斌感受到,报告通篇体现了上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勇担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光荣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他觉得,政府工作报告向市场传递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市民传递了人民城市建设的不变初心,也向社会传递了政府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我感到这份报告全面客观、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更让邬斌振奋的是,今年报告中再次明确要求“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邬斌说,从去年开展试点到今年持续深化,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上海共青团来说也是鞭策,更需要高质量做好工作。

回顾这项工作,2023年年初,上海确定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全市城区建设试点17个(含临港新片区),首批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29个。到如今,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氛围和格局已经形成,16个区和临港新片区都成立了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不仅有顶层设计,各区还推出了富有特色的服务计划。   

从团市委层面来说,团市委成立了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三四六”工作体系,即“城市、城区、街镇”三个层面,“社区”“街区”“园区”“创新实验室”四类场景,以及“基本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指标监测”六大建设要素,目前已建设青年发展型街区56个、园区65个、社区88个。

邬斌提到,“青春上海”官微曾经收到一条留言:“希望上海不只是18岁的学校,还是28岁的梦想和38岁的家。”这份青年愿望其实是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青年和上海共同努力、双向奔赴。

打造创新场景

布局建设“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

在去年10月举行的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成员单位会议暨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上海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五大服务计划”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涉及青年最为关心的创新、就业、安居、健康、婚恋这五件操心事、烦心事。未来也将继续推出更多将青年明确为政策服务对象、纳入政策保障范围的政策举措,努力让青年在上海学习、工作、生活、奋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场景的打造是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邬斌介绍,目前以“科创、文创、社创、乡创”为重点,成立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总部和8家区级分院,打造市级青少年创新实验室50家、区级近150家,丰富青少年“家门口”“单位旁”的创新空间。

如浦东的青少年就能在家门口找到不少高质量的青少年创新实验室。来到集“创学”“创玩”于一体的张江国际青少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创新展示”“创新学习”“创新实践”三个功能区域感受世界前沿的科技方向。“张江·创荟厅”则将科普展览、演讲、参观体验等科普服务融为一体,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创新种子。来到陆家嘴科创实验室,则要打卡“网红”点位之一——哥德堡科普知识墙,青少年可以通过手动体验更深入地了解能量转化、机械自动化等一系列科普知识。

根据“五大服务计划”之一的服务青年创新计划,最主要的是加强创新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创新人才集聚和培育,打造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加强创新空间场景营造。融合青年发展型街区、园区、社区等多元场景,为青年创新创业创造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到2025年,建成17个具备创新孵化功能的“青少年创新学院分院”,在全市范围培育1000名优秀青年创新主理人;在全市范围设立200个“家门口”“单位旁”的青少年创新实验室。

邬斌表示,城区也可以充分挖掘区域特色,结合产业结构与青年现实需求,围绕青年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创新、消费创新等一系列场景,打造品牌。如可以在营造多元化青年创新空间场景方面发力,融合青年发展型街区、园区、社区和青少年创新实验室等基础场景,探索打造若干个“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在生态单元里,满足青年8小时工作、8小时居住和8小时社交这三个“8小时”的高品质生活,为青年创新创造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间。“在两年内,力争布局建设20个‘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

关注急难愁盼

“青年驿站”提供过渡期免费住宿

上个月,应届毕业生小夏从北京来上海宝山区面试,到达上海时已经是晚上7点,她入住了宝山青年驿站,现场老师指导她完成入住手续,还介绍了公寓各种设施,并预祝她面试顺利,一切都让初来乍到的小夏感到温暖,“驿站整体环境干净整洁,设施齐全,每栋楼前都有外卖柜,一楼还设有公用微波炉和饮用水,对短期入住的人来说很方便也很体贴。”

要让青年“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就要做好青年安居这篇大文章。邬斌介绍,“五大服务计划”之一就是实施服务青年安居计划,包括推广“青年驿站”服务模式,首批提供不少于1万天免费住宿期,建立20家租赁住房“青年中心”等。

聚焦青年安居,去年以来,团市委牵头成立青年安居专门工作小组,与市建交党委、房管局等相关单位作了积极探索。发起“青年驿站接力计划”,目前试点工作期间联合贝壳、友间等市场化主体,筹集覆盖6个区的500余间房源,以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为来沪或在沪求职青年提供7-15天过渡期免费住宿,并为入住青年提供“驿站礼包”,包括一份入住指南、一套洗漱用品和一站式受理电话,目前已有近百位大学生体验入住,反响良好。

聚焦青年安居,也可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青年中心。就在1月20日,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启动了2024年上海团团暖“新”集中行动,写春联、拍形象照、医疗问诊、政策咨询……各种活动和特色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无忧安居”。 “让青年安居,可以在加强保障住房供给、优化政策引导体系的同时,打造青年发展社区,开辟青年公共活动空间,推动学习培训、交友联谊、就业创业等服务资源进保租房和长租公寓,推进租赁住房‘青年中心’建设。也可推广‘青年驿站’模式,让青年驿站成为引才留才‘第一站’。”邬斌说道。

在邬斌看来,青年发展型城市听起来概念宏大,实质还是为青年做实事,需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有的区擅长扶持青年创业,烘托创业氛围,有的区注重青年交友,要找到切实项目来引领,让青年更喜欢这座城市,让这座城市更喜欢青年,包容并成就青年。”

他表示,团市委将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并在机制建设、政策集成、创新场景、指标监测、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用力,特别会从年轻人的视角、需求、喜好出发,以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优服务来满足年轻人的热爱和期盼,提升社会多方共同参与推动青年发展的合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