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程武代表:文化让科技更有温度,科技让文化更有力量
2024-01-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出品《1921》《人世间》《庆余年》,推动阅文集团成立,市人大代表程武在文化相关产业深耕多年。今年两会期间,在谈起如何打造真实鲜明而有温度的上海城市文化、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时,程武表示,打造上海城市文化IP需要用普通人、年轻人共鸣共情的方式表达,更要融合文化与科技,推动多元产业联动。

“大家熟悉的电影《1921》,就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采用更为现代与青春的基调进行拍摄。正是通过这种年轻化叙事方式,《1921》拉近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的心理距离,塑造的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让当代青年感动,还有青年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中国最牛创业团队’。”在程武看来,要从上海红色历史文化及地域特征的生动范本中提炼经典故事,通过现代化、青春化与标识化的诠释与表达,一方面以影视剧、演出、节庆仪式等为载体,形成创新的城市文化IP产品,并通过在固定的线下场馆播映或展演,助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地标。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语境,灵活运用新媒体方式对城市文化IP产品进行传播,深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让普通人、年轻人理解,并能共鸣共情,文艺作品才有意义。”

作为本科是理论物理专业的理科生,程武更关注“文化+科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他曾带领团队与故宫、敦煌、秦陵、长城等合作,探索用“科技+文化”的手段,助力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传承。在他看来,文物的价值不仅在博物馆内,需要让更多青少年看到文物里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价值观,借助创意和现代科技数字化的方式,可以让传统文化“活化”表达。“当时和故宫合作过‘古画会唱歌’大赛,故宫开放授权了《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一批珍藏名画作为素材,以‘古画会唱歌’为主题,鼓励青年创意者以音乐创作的形式传递中国古画的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合作让程武感受到,以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创新性活化并走入青年当下的生活,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在文化与科技交融发展中,程武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文化工作者对科技发展容易存在认知盲区,科技工作者对文化需求的理解较缺乏敏锐性和鉴别力。这两类人群缺少沟通与碰撞机会,降低了融合的效率与速度。同时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对前沿科技发展的内容还需补充和更新。

对此,程武建议,需要打造上海地标性“文化+科技”作品及项目首发平台,抢先引导一批利用新内容、新技术、新硬件的“文化+科技”作品和项目选择上海作为首发地,通过政策扶持及资源倾斜,“以企业引企业、以场景促场景”,树立上海首发平台的标杆。他还建议,可建立上海政府“文化+科技”专业顾问团,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对优秀文化工作者进行前沿科技主题培训,通过专项基金或者基金引导设立复合团队。对学校来说,可通过教育加强青少年跨界思维和知识储备,为跨界融合长期发展提供最关键的人才基础。“上海是海纳百川的城市,也是科技、文化及人才高地,可以在文化产业生态建设和融合发展上精准发力,期待能看到,文化让科技更有温度,科技让文化更有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