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沪语动画也不是不可以有,委员建议这样推沪语传承
2024-01-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郭容/图

《繁花》热播引起方言热,但不少上海小朋友却不太能说流利的上海方言。如何让《繁花》带来的沪语热有长尾效应,市政协委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可以用青少年喜爱的动画形式推进沪语进校园。

《繁花》热播,再次将沪语和上海文化推向了公众视野的前沿。但在实际情景中,沪语正面临逐渐式微的困境,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上海方言存在使用频率、认同感和熟练程度持续下降、代际传承明显萎缩、保护与传承乏力、缺少学习途径等问题。速达表示,沪语作为上海文化的独特载体,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传承沪语以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承载的社会历史记忆,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作为美影厂厂长,她想到了动画的文化传承作用。上海作为中国动画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动画资源和优秀的创作团队。沪上出品的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家庭亲子主题的优秀动画作品,也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和多个奖项。“这些动画作品正是孩子们用家乡语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想教材。比如近年来上映的动画电影《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等,在上海地区电影院线都上映了沪语版与普通话版两个版本,使诞生于上海的经典动画IP更添‘吴侬软语’的韵味,也是我们希望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接触上海话的语言环境。”她表示。

这种以青少年喜爱的动画方式推动沪语传承,速达认为可以进一步推广。“鉴于动画形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资助或引导制作高质量的沪语教学动画。”速达表示,这些动画应涵盖从基础词汇到日常对话的全方位内容,确保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也可以从上海出品的经典动画作品与动画新作中挑选适合儿童观看、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动画片目,进行沪语配音和字幕制作,确保语言地道、准确、生动,让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自然学习沪语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她也建议要进行沪语动画的校园推广与播放。建议市教委牵头沪上动画企业,制定详细的校园推广计划,将沪语动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或作为课外活动资源。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定期播放沪语动画,如课间、午休及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创造轻松的沪语学习环境。

“沪语作为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校园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应该得到保证,应该鼓励和支持学校开设沪语课程,为沪语教学创造有利条件。”速达表示,可以以动画形式结合课程与教材开发进行沪语普及。鼓励教师将沪语动画与现有课程相结合,如语文课、历史课、地方文化课等,通过动画片段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研发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沪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结合动画内容设计练习题和互动游戏,巩固学生的沪语学习效果。

她还建议可以多多开展沪语文化活动。围绕沪语动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沪语配音比赛、沪语故事讲述大赛、沪语动画创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邀请沪语专家、民间艺人等进校园,与学生互动交流,传授沪语知识和传统文化技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郭容/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