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白莉代表:为外卖小哥的孩子们端一碗“心灵鸡汤”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当大街上,你看到风里来雨里去的小哥们的时候,当你收到热乎乎的饭菜和汤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孩子也许正独自在家,缺少陪伴。
“外卖、快递骑手等新业态群体是我们城市美好生活的建设者,他们的子女大多未满18岁,多数为流动儿童,由于缺乏陪伴或难以适应流入地生活等原因,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迫切需要加强关心关爱。”在今年的上海两会现场,市人大代表、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理事长白莉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家校社多方协同,给这些孩子们端一碗“心灵鸡汤”。
困境和流动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困境
除了公益人的身份外,白莉还有一重身份是普陀区民进未成年人关爱专委会主任。她的建议字数不多,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她的经历有点多。从业6年来,她见到并帮助了不少困境儿童和流动儿童。
在实际帮扶的过程中,她发现上海的困境儿童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是有了,但几乎所有服务的困境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监护人监护缺失或者不当。“有的孩子行为发生偏差,喜欢在学校里偷东西。有的孩子在学校受到霸凌,有的去霸凌其他同学。有一个小孩妈妈患有重疾,爸爸自杀未遂。这个孩子原本有一个朋友,最后竟连这个朋友也失去了,心理受到创伤。相比物质上的帮扶,他们实际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关爱。”
在服务新业态群体子女的过程中,白莉又发现上海有许多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的孩子跟着父母到上海后,很难融入这个城市,回到老家又很难融入当地。“如今外卖、快递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小哥的孩子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有的则将孩子带到上海成为外来务工子女,后者属于流动儿童,他们在社区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和本地孩子打成一片,平时爸妈的陪伴又很少,容易产生心理困境。”
针对这一现象,白莉所在的慈善公益中心的小伙伴们对外卖骑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通过简单的工具卡和视频,教小哥们如何与孩子们共情,如何做好情绪管理。白莉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个备受小哥们欢迎的项目叫“好好打电话”。“守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支持系统。首要的就是教家长如何做家长。”
目前,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在全市各大社区已经铺设了30多个专为外卖小哥等新业态群体设置的“未爱小屋”未成年人心理关爱公益服务场所,在普陀又开设了8个未爱小屋·蓝e站。
在上海两会召开前,白莉邀请一批饿了么小哥参加调研活动。其中有个外卖骑手的站长称,自己的孩子参加未爱小屋蓝e站暑托班后就像变了一个人。“这位站长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为了学习的事,和父母起了很大的争执。从他父亲口里,我们得知,原来在暑托班里,这个孩子上了社会情感课程,回家后决心要好好学习,这样的改变让父母觉得很欣慰。”
建议建立健全心理关爱服务体系
此次提交的建议,白莉聚焦这类特殊儿童心理关爱。她表示,近年来,上海困境儿童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也得到很大提升。本市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重点聚焦因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困境儿童,保障其基本生活,及其教育、医疗和康复等保障工作。然而,造成困境儿童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原因,是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或双方均出现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驱逐)出境等情形。因此,困境儿童更显著的问题是受不良成长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她建议,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教育、团委、妇联、卫健委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联合出台有关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相关政策,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相关部门应建立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开展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协同配合、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白莉给出的方案是,市财政局应做好对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财政投入。以保障长期、可持续地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的、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服务,建议将该项服务经费,纳入政府财政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发文予以明确,以保障形成专业队伍和可持续开展专业服务。与此同时,开展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监测,及时、精准地为其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等心理关爱帮扶服务。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社工等应定期做好信息排查和风险识别,重点关注网络沉迷、家庭变故、青春期叛逆、学业压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情况。
此外,她还建议,市卫健委应建立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心理异常转介诊疗绿色通道服务。畅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学校、社区、家庭、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科的转介诊疗通道,以确保及时诊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