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丁志伟代表:红色基底百闻不如一见,让青少年全方位去感知与浸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曾于2019年~2022年在青海援助的市人大代表、鲁迅中学副校长丁志伟对于“百闻不如一见”因一段经历有了更确定的认知,也让他对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看法,“仅仅靠书本去吸收是不够的,更需要立体的,全方位的浸润”。
在援青的时候,丁志伟发现当地小朋友的祖辈多是牧民,长期生活在高原,因而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认知相对薄弱。在暑假的时候,丁志伟牵头带了一群优秀的小朋友到上海进行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一大会址、中共四大纪念馆、四行仓库、国歌馆、国旗馆等场馆,都留下了小朋友们的足迹。
从一件件历史物件里,一个个生动的展陈篇章,历史的样子终于鲜活起来,今日盛世之中国到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也在这些孩子的小脑袋里留下具象,在心中荡开涟漪。回到青海,孩子们变身为“小老师”,再以图文、视频的方式给当地的朋辈讲述他们在上海的红色之旅。
这段经历让丁志伟意识到,青少年参与“行走的课堂”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学校如何和周边的红色场馆联动,建设好“大思政课”,推动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年轻一代,以创新的传播方式去理解和传承,理应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需要不断尝试的课题。
“我们学校地处虹口,周边就有许多红色资源,结合思想政治课,以研学形式的教育,还可以推出探究类的课题,调动青少年的走心参与和深度思考。教育不单单在课堂上,更多地可以在行走中启发感悟,形成理解。”丁志伟建议,红色路线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线路、研学线路,在不同主题或由历史脉络串联起来的路线里,引导青少年理解历史,厚植红色情怀。
红色基底百闻不如一见。丁志伟举例,“弹孔墙”是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西立面的外墙,墙上的8个炮弹孔、420多个枪弹孔,全部按照原来面貌及实际位置还原。在这面布满弹眼的墙体下,孩子们的心灵会受到巨大的震撼。包括吴淞口、金山卫等抵御外敌的遗址遗迹,都烙下岁月的印痕,以此类推串珠成链,再带领青少年去了解如今改革开放以后的成就,感悟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如何定位自己将来的青年责任,都会比仅仅在课堂、书本里学习来得生动和有启示的多。
“这样的行走,一定要设计好路线,要的不是走马观花打卡式的到此一游,而是真正展开一段关于历史的深度对话,同时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丁志伟认为,除了鼓励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红色场馆,还要注重运用现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我们的传播也要去转型,让受众感受到许多措施正在推进,好的红色文化供给端口也是多样的立体的,而非被动的等待,不管不顾落地的效果。”
“未来,我们也可以尝试邀请在青少年心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正能量名人,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先行在网上领学,继而引导更多的孩子再去实地完成自己的学习旅程。”丁志伟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