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声|市人大代表翟惟清 :聚焦科技企业人才痛点,精准助力青年就业
2024-01-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外服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惟清带来一份调研分析报告。会前,她在自己擅长的人力资源领域,专门花力气做了一次调查分析,聚焦科技企业人才痛点,希望通过数据结果精准助力青年就业。如今,她将调研成果进一步转换为建议,提交市人代会。

 “招聘难”与“求职难”错配在哪里? 

“通过分析,我们明显感受到青年人才对于前沿科技领域的热切向往,而这些科技企业也恰恰对于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才充满期待,但另一面同时存在的企业‘招聘难’与人才‘求职难’,显示当前供需资源具有明显错配。与此同时,青年的职业规划教育也缺乏体系化安排。”翟惟清介绍,此次遴选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信息通讯等三大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子行业为调研群体,就“助力科技企业提升招聘效率”“让青年人才提高求职信心”以及“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更精准掌握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专项课题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科技企业招聘需求普遍且人才需求种类多样化。翟惟清说,数据显示,从参加调研的120余家企业反馈看,目前有青年人才招聘需求的达到109家,从10人左右的小微科企到5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各种规模科技企业都有人才需求,而且访谈中许多企业都反映了不少岗位无法找到合适人才。

除了对于人才有数量需求外,数据还显示出科技企业对于人才种类的多元化需求。无论是校园招聘还是社会招聘,除了招聘岗位最多的软件开发部门以外,市场营销部和运营服务部都是排名第二和第三,总体招聘数量都超越技术研究开发部、硬件开发部等典型的科技研发类部门,有不少企业提供财务审计部和行政人事部招聘岗位。

这说明,科技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和全面性的,一些通用性人才经过一定培训后也完全有机会加盟蓬勃发展中的科技企业以取得进一步职业发展。

 培育青年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使命感 

此次调研,还重点聚焦在青年人才求职就业的具体问题所在。从统计数据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青年群体进入求职大军队伍。那为什么在许多企业提供招聘岗位,政府不断出台就业激励政策的利好刺激下,许多青年人才还是无法就业?

翟惟清说,90后和00后追求更自由的谋生方式,以至于不少青年人才对于现实的职场需求缺乏了解、对于自我嵌入缺乏准备、在遭遇困境后缺乏韧性。

从调研数据看,企业对于青年人才的优势评价是快速学习能力较强,专业储备知识较好,业务执行能力较高;劣势评价是商务拓展能力较弱,团队合作能力较差。也由此可以看出,青年人才从学生转型为员工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一项品质就是把以我为核心变为以群体为中心的转变能力,只有实现这样的内心转变,我们职场青年才能客观认识到企业需求和自身的差距,做好自我嵌套成为企业组成的部分以及提升团队协作通过群体力量增强职业韧性。

“此次调研数据我们也观测到青年人才拒绝科技企业的录用offer以及入职后的流动比例都比较高。科技企业尤其是成长型科技企业本来就存在招聘预算不足、人事管理较为薄弱的瓶颈问题,当他们投入招聘成本后面对招聘屡屡被拒、人才录用后又面临高比例流动从而又需要不断招聘的问题下,这将大大打击这些成长型科技企业的发展信心,同时也造成了较为明显的社会资源浪费。”翟惟清认为,这对科技企业来说是十分突出的痛点。

 提升前沿领域教学对接和职业观教育 

调研的三大科技前沿行业所需要的紧缺技术岗位包括AIGC技术运用、机器学习运维、计算机视觉运用、自动化数据处理、分布式系统与存储、编程与技能开发、前端框架设计等,但企业普遍评价目前高校的技术课程总体落后于科技企业需求,这不仅增加了科技企业入职培训方面的成本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科企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热情。

课题访谈中,企业普遍还反映不少青年人才尤其是毕业生缺乏对于工作前后道延展思考以及综合职业责任感的不足问题。青年员工在职业生涯中的高频率跳槽流动也是科技企业非常头疼和无奈的问题。总体而言,高校目前的整体教育还是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对于青年学子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忠诚观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仍然缺乏系统化安排,这是当前职场所集中反映希望高校进行优化和探索的迫切呼声。

 助力科技企业与青年人才有效对接 

翟惟清说,此次开展科技企业与青年人才的对接课题,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寻求症结,为此,她将建议提交市人代会。

“建议定期跟踪科技企业的人才需求种类以及当前岗位招聘应聘比关系,从而避免岗位白热化竞争和无人问津两重天的资源浪费。同时,应定期向社会发布各门类科技企业紧缺技术与紧缺经验信息,引导青年人才更精准地学习掌握企业急需技能,依靠青年快速学习的优势提升求职能力。”翟惟清说,高校还应该与科企人才紧缺技能联动研发,通过校企合作为科技企业紧缺性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调研反映出的青年职业规划与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问题,翟惟清表示,要注重教育体系助力高校等人才培养机构系统化设计,帮助青年人才完成从求学者到社会人的重要转型。对于科技企业的若干攻坚领域,则应在安全用人的制度规范下开展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帮助科技企业提升用人眼界,并完善各项科企与人才鼓励政策的辅导宣传,通过定期调研助力政府出台精准聚焦的发展政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