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滨江已发布六大百万方级产业组团,代表建议“第七组团”这样规划→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徐汇区,有这么一块区域,它将是未来徐汇滨江发展的又一个“爆点”。
“黄浦江岸线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新增8公里,‘一江一河’滨水空间品质持续提升……”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黄浦江、苏州河治理的成果十分醒目。在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飞宇建议,要以城市更新为牵引,提升“一江一河”滨水岸线核心竞争力。
“徐汇滨江前期把握世博会举办、滨江贯通两大契机,通过成片城市更新实现了‘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科创绣带’的转变。按照高质量、一体化的要求,在检视地区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区域,土地利用和功能打造有待进一步优化。”李飞宇说道,“其中,龙水南路至淀浦河约3公里岸线,100公顷用地范围就是一个典型区域,目前该区域正在加紧实施土地整理,通过前期研究拟建议作为‘城区融合、产业链接、配套完善’进行功能打造。”
据悉,西岸滨江功能规划“一港一谷一城一场一湾一心”六大百万方级别产业组团,分别是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热力秀场、生命蓝湾、数智中心。而龙水南路-淀浦河区域将成为第七大组团(以下简称第七组团)。
“一江一河”“十四五”明确要求在45公里贯通基础上,至“十四五”期末徐汇沿江贯通向南部和腹地延伸拓展。贯通不仅是形态上的空间延伸,更是黄浦江打造彰显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传导。要实现徐汇滨江“热力秀场”“生命蓝湾”两个组团的整体开发,延续“金融城”“数字谷”“传媒港”积聚起来的“一江一河”发展动能和热力向南传递。经过研究发现,第七组团是贯通向南延伸的关键节点。纵深较窄使得黄浦江在该段区域与腹地的上海植物园紧密联系,今年国际花卉展将从植物园扩展到徐汇滨江,其在国内专业领域的突出作用以及在国际上的广泛联系,通过与徐汇滨江的相互赋能,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第七组团也将是周边重大产业发展的有力补充。周边布局传媒港、数字谷、数智中心、热力秀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重要功能载体产业人口将超过15万人;徐汇6个科创街区中的2个:西岸大模型创新生态科创街区、环华理生物材料科创街区,是产业发展重要策源地;距离3公里的上海南站定位长三角I型枢纽,将促进周边的产业资源、旅游资源的盘整;轨道交通23号线在此范围设2个站点,有条件结合TOD模式整体开发。综合上述因素,比起打造产业标杆而言,更需要联动整体需求,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有力补充。
“上海植物园作为链接中城功能区和西岸滨江功能区联动的重要支点,无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还是对标国际案例,我们参考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中心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等案例。这个区域就像一个‘聚宝盆’,上海南站将逐步达到每年近3000万的长三角客流,如何能够使客群中更多的产业人群、游客,把这个区域作为目的地。”李飞宇建议,进一步开放植物园,形成地区的“中央公园”,园路连通城市街区,把公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激发地区活力、促进地区联系、集聚优质资源的重要组成,与滨江辐射腹地开发形成呼应,也成为打造科创街区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传统社区结构更新的催化剂。同时,借鉴美国第四大科技空间亚特兰大巴克海特二层平台跨130米道路把产业、商业连成一体的经验,在龙吴路快速化的基础上,建立若干段跨龙吴路二层平台系统,“缝合”城市功能,便捷地把两侧的商业、办公、居住、社区服务等各项功能联系起来,促进跨龙吴路的联系,不仅能扩大产业组团外延效应,也是沿江开发辐射腹地的重要路径之一。还要积极纳入全市“三师联创”试点更新单元。在城市更新的总体要求下,以上述措施为契机,该区域受到南站能级提升联动长三角、23号线2个在建站点起到交通支撑作用,“15分钟生活圈”优化布局和内容、塑造街区活力等多项积极因素叠加的影响,功能定位及规划研究需要跳出现状看发展,系统性强、统筹要求高,结合“三师联创”机制试点区域更新,将充分激发其发展潜能。
编辑:梁文静
来源:上海徐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