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暑托班到寒托班,00后的小老师这一次给妈妈教的小朋友上起了课
2024-01-3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作为一名江桥青年,我很期待能在这个寒假,带着去年的暑托班经验,和我的团队一起为‘邻里’的弟弟妹妹带来新鲜的课堂体验。”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的志愿者黄一非,是去年徐汇区爱心暑托班的“最美志愿者”。最近,在离家仅有数百米的华江小学,她带领着一支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新队伍,来到了首次开办的爱心寒托班,回归最熟悉的讲台。有趣的是,00后黄一非这一次给妈妈教的小朋友上起了课。

  回归江桥,有激动更有压力  

时隔5个月再上讲台,黄一非和团队同学们带来了按整天编排的“上经贸大课堂日”。他们将以理论宣讲、文化品鉴、劳动教育、数学启蒙等多个维度,在两周的时间里为爱心寒托班的孩子们传播知识、带来欢笑。

“看到授课点安排,我才发现我竟然会给妈妈教的小朋友上课。”今年,黄一非回到家庭所在地的爱心寒托班授课。当被问起这一次和上个暑假的经历有何不同,她直言身边这群颇有缘分的小朋友会让自己有些“包袱”。黄一非的母亲是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一位颇受好评的教师。茶余饭后,黄一非和母亲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工作时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

当得知卢一实小同样也是本次爱心寒托班的重要合作单位时,黄一非直言激动与压力并存。“在妈妈的指引下,我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是她的鼓励让我从大一就开始站上讲台授课。这次授课,对我而言像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我希望能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让孩子们能像喜欢听妈妈上课一样支持我的课程。”

  再登讲台,有熟悉更有挑战  

和黄一非一样,参与首轮授课的所有骨干志愿者,都是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二年级的学生。上个暑假,他们分别在松江、徐汇、闵行等区参与了爱心暑托班的志愿服务。单独讲授一门课,对他们而言早已不是难题。如今,从一天一节到一天四节,如何让孩子们接触到设置丰富、类型有别的课程,却着实给志愿者们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在设计新课时,团队充分研究本次授课点的区位特征,进而想到了供给一组文化体验课程。“这次寒托班的举办地华江小学地处海蓝路与华江支路的上海海派文化园,一直是我们本地学校中上海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排头兵。而我所在的上经贸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也长期开展‘文以载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沙龙。因此,我们本次课程的一大创新点就是以‘文化’作为纽带,将大学、小学的课堂紧密相连。”

承担剪纸、茶文化授课的志愿者徐沁瑶告诉记者,为了将这一季的爱心寒托班课程做成体系,团队结合寒托班课程缺口,将校内第二课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凝练整合,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四个方面设计了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系列课程,希望在授课中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

  整合资源,有专业更有趣味  

在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团组织的牵头下,本次爱心寒托班课程采取“按需征集、揭榜挂帅”的拼盘模式,引进了多门专业品牌课程。其中,《惊喜寒托班》的课程,就来源于已有十年历史的“小书包里的经济学”课程,并由经济学专业的陆玥同学主讲。“大家都抽到了小礼品,有没有小朋友羡慕其他同学想交易呀?”她通过情景教学,深入浅出地迅速将孩子们带入了“交换”和“货币”的专业领域。

同样,“数说”课程也是来源于学校孵化多年的品牌。本次授课,来自学校统计与信息学院的小老师们将数字作为切口,带领同学们纵览环保历史、感悟能源革命、环游美丽上海,在趣味解读中走近生态文明。

记者获悉,本次爱心寒托班志愿服务,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委指导下,学校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团总支(筹备组)与嘉定区江桥镇团委约定已久的一次“双向奔赴”。自上海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以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各级团组织与松江、长宁、虹口等区基层街道、社区广泛开展结对共建。今年,作为寒假社区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积极响应团市委、市教委等单位号召,派出40多名学生加入徐汇、闵行、嘉定等15个街镇的寒托班,在志愿服务中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利群意识,让青春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中闪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