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年画·过大年丨部分作品为首次呈现,来宝山看年画珍品展吧
2024-02-1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年”,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年画”作为中国社会对于风俗信仰的朴素反映,题材包罗万象,不仅是节日的装饰,还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龙年新春之际,由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主办,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承办的“‘画’说‘年’话——文墨堂藏年画珍品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开展。

展览中一些作品为首次呈现

本次展览系统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传统木板年画作品100余幅,展览共分为“国泰民安”“朝岁呈祥”“福禄寿喜”“才子佳人”“画中有戏”“海纳百川”六大主题板块,以“画”的形式展现了大江南北的“年”文化。年画产地除“南桃北柳”的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还有河南朱仙镇、山东杨家埠等。展品涵盖从粉本、古版、线稿到成品的传统年画制作的各道工艺程序

本次展览由沪上颇有名气的年画藏家李文墨担任策展人。李文墨个人收藏中国民间年画、剪纸、泥人等民间美术作品近20年,作品收集达四千余套(张),研究方向也从收藏年画转变到制作年画。

据李文墨介绍,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几幅非常珍贵的‘姑苏版’年画,此类年画作品生产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苏州地区,目前国内收藏甚少。如清乾隆时期的姑苏版年画《摇钱宝树 富贵荣华》。图中表现一夫一妻一子一婢,人物开脸带有乾隆嘉庆味道,树干具有西风铜版画之感。

展览中还有不少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珍贵孤本,老年画在民间的收藏渠道已然不多。按照民间习俗,年画用过之后就撕掉了,因此,国内保留下来旧时传统的门神年画非常少。如清乾隆时期的套版彩绘姑苏版年画《夜读春秋图》《麟儿传灯图》、民国时期的套版彩绘《红钟馗》等,均是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才子佳人》版块中,一幅清代末期、套版彩印的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状元及第》,其高度仅为5.5厘米,可谓是世界上现存最小的年画。

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大百科全书

年画承载着哪些社会文化内涵?李文墨说,年画是反映老百姓精神世界与民俗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中国民间文化大百科全书。年画在历朝历代都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图像,宣扬惩恶扬善等主流价值观,崇尚家庭美满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曾出现一种时事年画,记录和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

在展览的第六版块“海纳百川”汇集的上海小校场年画,便是对中国木版年画千年发展史的缩影与再创造。这些作品一方面题材多样,除传统年画内容之外,更融入了新事物、新风尚,富有时代气息,是上海近代化的历史印记;另一方面技艺传新,结合中西绘画技巧,多点构图,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它融汇海派绘画的精髓,从传统雕版向近代石印技术转化。除此之外,其独特的大小版式,更反映出了与上海特色里弄建筑之间的精妙、小巧的尺寸关系。图绘四位女子观看一少年在马路上骑自行车的情景。在年画中,自行车是时尚的代名词。人们通过对这些新兴交通方式的描写,表达对新事物、新风尚的强烈兴趣。

除展出作品外,展厅内还布置了新春主题打卡区、套色印章周边等,并通过策展人导览、讲解等形式向市民群众讲述年画知识,展览将持续至3月17日。春节期间,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还将举办民博馆“艺”课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