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登陆“与辉同行”,2个多小时收获全年“半壁江山”
2024-02-29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继续《人民文学》之后,上海著名的纯文学期刊《收获》昨晚也登陆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原计划1小时的直播,经过董老师的不断“拖堂”,最终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收获》也是收获满满,总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老牌的文学杂志正在通过拥抱互联网而获得新生。

  一晚上就是全年的“半壁江山”  

昨晚的直播,延续了“董宇辉+杂志主编+嘉宾”的直播模式,《收获》主编程永新带着两位著名作家余华和苏童一起亮相。和之前《人民文学》略有不同,《收获》的这几位作家都是上过综艺节目的,口才都相当了得,而且综艺感十足,所以他们与董宇辉的互动显然更为热烈。一个力证就是,这场直播本来计划只有1个小时,结果谈兴太浓,四个男人足足聊了两个半小时。

虽然聊了很多文学,但是对上直播间的目的大家都很明确,那就是为《收获》带货。直播结束后传来消息,直播间中《收获》2024年全年订阅量达到了惊人的6.3万套,而《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也售出了1.2万套,总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这个数字比《人民文学》四小时直播,共计销售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销售码洋1983万元的“战绩”略低,但仍然是一个让很多老牌文学杂志羡慕不已的成绩。

作为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学杂志之一,《收获》的发行量曾经达到过百万,即便在纸质期刊走下坡路的2013年,仍然有10万的发行量,并且这些年始终保持稳定。所以昨晚直播6.3万套的2024年全年订阅量,对《收获》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说一晚上就是全年的“半壁江山”,这并不为过。而且董宇辉的直播相当于是给《收获》打了一个大大的广告,很多人都是首次接触《收获》,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未来会成为《收获》的忠实读者。

  文学杂志直播带货应有“门槛”  

昨晚直播间《收获》的销售数量虽然远未到董宇辉带货图书上限(不少书籍都通过董宇辉直播间获得了大卖。例如董宇辉用20分钟卖出近50万本《唐诗三百首》,他推荐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也已经卖出超200万册),但却足以成为传统文学杂志界的狂欢盛宴。因为在“文学远行”的年代,这些文学杂志其实面对发行下行的压力已经很久。比如《人民文学》,1980年代其最高发行量曾经达到过惊人的186万册,而到了2009年就已经锐减至5万册左右,这个状况在其登陆“与辉同行”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即便是再知名的传统纸质杂志,也有必要顺应时代,充分拥抱互联网,以获得自身的发展。对于这一点,《收获》主编程永新看得很清楚,他对记者表示,尽管文学内在的力量和魅力从未衰减,但文学的形式和推广方式在不断变化,文学只有顺应了这种变化,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有意思的是,最近这一批登陆“与辉同行”直播间的文学杂志,在很多年前其实都是拥抱新时代的旗手。《收获》在1980年代中后期率先关注了一批勇于探索新形式和新观念的青年作家,通过开设“先锋专号”,为这些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展示平台。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便是其中之一,而《收获》也见证了众多作家的成长与辉煌。所以现在它们又率先拥抱互联网,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拥抱互联网,可能会成为一些文学杂志未来的趋势。记者注意到,有一些文学杂志已经开设了自己的网店,也会做一些视频推介,但并没有掀起太多风浪。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推介的力度有限,而传统文学杂志又缺乏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青年营销人员。

但是也有专家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其实传统文学杂志拥抱互联网是有门槛的。因为传统文学本身就是有门槛的,这决定了文学杂志不可能随便找一家直播间去叫卖,这有失文学杂志的身份和地位,是对文学的不尊重。而董宇辉作为一个曾经的英语老师,他在直播间带货文学书籍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他对文学的理解和尊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所以《人民文学》和《收获》“牵手”董宇辉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是一个双赢之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