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汪小帆:建议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就业
2024-03-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从去年的ChatGPT到今年的Sora,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从未停歇。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一份新鲜出炉的关于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中小微企业和新兴就业的提案带到了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而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会对各行各业产生持续深入的影响。”

围绕AI和中小微企业,他提出三个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了“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这是央企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不由得让汪小帆开始思考,如何更好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他认为,我国中小微企业是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让人工智能赋能更多中小微企业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可以助力企业加快创新研发、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营销效果、加强风险防控等。然而,很多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其能够产生的变革缺乏了解,也缺乏人员和技术的支持,即使想用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而且,如果企业不知道如何合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话,还会面临隐私安全和伦理道德等风险挑战,从而导致不会、不愿和不敢使用。

同样事关中小微企业,他想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为人工智能领域小微企业创业和快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还为这一领域小微企业创业和快速成长带来了强大机遇。”汪小帆举例说,2个人的公司研发出AI图像增强工具Magnific,4个人的公司开发了文生视频软件Pika,11个人的公司推出了AI图片生成软件Midjourney,Open AI的文生视频模型Sora也是由13个人的年轻团队用1年左右时间开发。今后也许可能会产生只有几个员工的独角兽企业。

汪小帆认为,我国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非常重要。近期,不少地方都推出了“算力券”政策,这是值得肯定的帮助中小微企业使用算力的创新举措。但是,在申请条件上往往设置了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或者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门槛,相对不利于初创的小微企业申请,而它们往往可能更需要支持。

“如何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催生的新兴就业岗位需求?”这是汪小帆最近在思考的第三个问题。他表示,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导致大量失业。与历史上通用技术一样,人工智能会替代一部分劳动技能和岗位,但是,人工智能也能赋能劳动者、提升创造力和生产率,并催生大量新兴岗位,如AI训练、AI解释、AI维护、AI内容创建和审核、AI伦理和法律,等等。劳动力市场与人工智能发展之间可以形成共生关系,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暴露系数”同时也是“增强能力”的巨大空间。

为AI赋能中小微企业提供平台和机制保障

针对这些思考,汪小帆也做了相关调研,并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建议,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微企业提供平台和机制保障。建议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降低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门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的产业生态。鼓励人工智能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搭建开源、开放平台,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技术基础和服务能力,让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对于中小微企业经营者的规范的培训指导,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税收调节等举措,避免企业单纯用机器取代现有劳动力,而是更好促进人机协同,更好提升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等,也能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和安全风险。

针对第二个问题,他建议持续优化人工智能领域小微企业创业和成长环境。人工智能领域突破的关键是人才、数据和算力。人工智能领域一些人才未必都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亮眼的履历,建议在人才政策上能够不拘一格给以支持。持续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数据质量,建立可信流通体系,让小微企业能够在合理规范基础上便捷使用数据。优化“算力券”申请条件和使用方式,使得刚创业的小微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针对第三个问题,他给出的方案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形成合力,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催生的岗位需求。建议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人工智能相关领军企业和高校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充分培训机会,为各行各业企业员工提供相应的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培训。从政策和资源上激励和支持高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更好培养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人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