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科普、公园,一条游玩线打卡不同垃圾分类“新时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从cos艺术家创造“绿色星球”的绿色低碳艺术空间,到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再到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阵地,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竟有这样一条生活垃圾分类亲民体验线路。3月5日是“学雷锋日”,在志愿者的引领下,这样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活动在上海全市启动,并将持续全年。
◇ 一条体验线路串联起不同垃圾分类主题 ◇
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到“新日常”,背后有哪些故事?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分类后的垃圾又去了哪里?今年刚刚全新改造完成的东明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阵地就位于东明社区科普文化基地二楼,除了周一,其他时间都免费对居民开放。
在这里,有两个区域。图文展示区用各种图文展板普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从源头管理到末端处置,让参观者们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有了充分了解。而在游戏体验区,街道自己设计的垃圾分类小能手游戏互动,更是人气打卡地。宛如跳舞机一样的全屏游戏,让体验者在寓教于乐中轻松了解到日常垃圾分类的冷门小知识。东明路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普阵地还会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游戏互动、红领巾讲解员等科普拓展活动。
距离科普阵地一街之隔,就是今年1月刚刚改造开放的东明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这里原先是个老旧的街心绿地,改造后,多了不少崭新的互动设备。有关垃圾的“大富翁”游戏,复古的“跳房子”,让居民在休闲健身之余也能增长不少垃圾分类的小知识。
再走几分钟,在热闹的三林新达汇商场中,三楼还“隐藏”着一个艺术创作的小天地,展示的都是孩子们用废弃二手物品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张用瓦楞纸做成的展台桌,出自“小设计师”罗宇杰之手,还曾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回到未来”展中露过面,如今被送给了街道,成为这里最显眼的展品。“我们会定期举办不同的低碳主题展,鼓励大小朋友们用废弃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变废为宝,也倡导低碳生活。”商场负责人介绍说。
◇ 全市启动生活垃圾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
这些不同的点位则被串联起来,成为东明路街道的特色生活垃圾分类亲民体验线路,让大家在游玩过程中了解垃圾分类与环保知识,来自街道社区的志愿者们则成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助力。“能成为志愿者,每天为大家服务,我觉得自己也很开心,也变得更年轻了。”住在翠竹苑小区的志愿者周阿姨告诉记者。
今天,这样的生活垃圾志愿服务宣传日活动也在全市各区展开。3月5日上午,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浦东新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世纪公园开展2024年主会场活动,启动“2024年龙行龘龘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系列活动”。
在虹口区,垃圾分类宣讲志愿服务走进虹口区嘉兴路街道,松江区开展了“垃圾分类时尚生活·方塔公益行”活动、静安区在静安雕塑公园开展了“3·5”学雷锋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等……此外,浦东新区家政行业也率先发起垃圾分类“绿色”倡议书活动。通过发动浦东新区家政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各类家政公司、家政服务人群等自觉参与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巩固垃圾分类意识。并从浦东新区试点,逐步向全市推广。
记者了解到,不仅仅在3月,这一活动还将持续至今年全年。活动主题是:垃圾分类人人践行、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每月的活动主题将结合当月的垃圾分类工作相关重要内容、节点等确定,3月份的主题是“弘扬雷锋精神、投身志愿服务”。今后,全市每月的活动将采取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方式同步开展,市、区、街镇三级活动同频共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