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墙里演绎“莎士比亚”,探索在母亲文化和戏剧矫治中重塑新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小妇人》《女店主》《音乐之声》《麦克白》……3月6日,一场场由全女性演绎的经典戏剧凭借着细腻的表演和情感的冲突收获了台下的阵阵掌声。其实,台上站着的并不是专业演员,而且这些戏剧的表演舞台和参演人员都有些特别,她们是来自于女子监狱的民警与服刑人员。
在女子监狱“感化润心 逐梦前行”第十一届母亲文化节上,她们用创作和表演疗愈误入歧途的女犯,重塑高墙下悔悟罪错、走向新生的灵魂。
※ 民警和女犯共同参演 ※
据了解,女子监狱不断拓展艺术矫治的新路径,积极探索将戏剧矫治运用于罪犯改造。活动现场,一部艺术矫治宣传片《大墙内的莎士比亚》全方位展示了女子监狱邀请专业导演团队来监指导,由民警和服刑人员共同排演世界经典名著中八大戏剧片段的心路历程。女警们以身作则,全身心融入其中,服刑人员踊跃参与,体验不同角色的人格,激发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
民警和服刑人员也在现场舞台上共同展示了戏剧矫正的阶段性成果。民警出演情景剧《小妇人》,生动讲述坚强善良的母亲言传身教,让女儿们在乐观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并培养了善良、勤奋、无私、宽容和坚强品质的故事;一监区服刑人员排演的意大利名剧《女店主》歌颂智慧和勤劳,宣扬不卑不亢、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和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监狱新玉兰艺术团表演的《音乐之声》,用欢乐的歌声唤醒了女犯对生活的热爱,谱写了一曲爱和勇气的赞歌;莎士比亚代表作《麦克白》是本次活动压轴剧目,它展现了对金钱的贪婪、对权力的渴求如何让人良知泯灭、走向毁灭的过程,寓意深刻,警醒世人。
演出谢幕后,参演民警和女犯畅谈参与艺术矫治的感悟和收获,部分女犯与受邀来到监狱的母亲深情会面,温暖的拥抱和含泪的笑容化解了多年等待的艰辛。一监区服刑人员排演的《女店主》充满喜剧风格,“女店主”的扮演者表示,通过演绎这部戏剧,让她看到了该角色在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名望时,能坚持自己的底线,选择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靠自己的努力踏实积累,“通过十年在这里的沉淀,我会带着对法律的敬畏心,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被害人的愧疚与责任,对家人的感恩与爱,我会重回人生正轨。”
※ 取材真实改造经历引发共鸣 ※
作为《小妇人》的主创人员,女子监狱六监区副监区长王灿通过剧目的一点点成型,不仅看到了所有参与者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女监民警“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氛围。“女监民警在日常监管里言传身教着,用柔性关怀对监狱的刚性制度进行了补充,探索通过优雅、爱、温暖等文化话语,引导服刑人员感受正直、善良和责任,反思自身的贪婪、虚荣和懒惰,从而反省罪错,重塑自我。”王灿也希望通过戏剧表演的直观呈现,能更生动地向社会传递、沟通监狱的改造信息,让更多人关注女性犯罪和女犯改造问题,关心女犯的内在需求。同时,不断推动母亲文化内涵的丰富,让女子监狱母亲文化在时代的进程中与时俱进,永葆生命力。
“近年来,女子监狱用创新思维拓展艺术矫治路径,探索将戏剧矫治运用于罪犯改造,连续创作了多部取材于女犯真实改造经历的优秀剧目,在民警和女犯中引起了广泛情感共鸣,女犯对照自身,开始理解母亲、感恩母亲,进一步悔悟向善。这些剧目不仅讲好监狱故事,坚定监狱文化自信,更是提升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方式。”女子监狱监狱长表示,女子监狱还将对标上海监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目标,不断赋予母亲文化在罪犯改造工作中的新内涵、新路径,使母亲文化和艺术矫治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监狱系统的闪亮名片和文化地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