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学会接受孩子的背影
2024-03-08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在遇到极端天气等情况下,国内学校现在会采取停学停课的措施,对学生的风险管控可谓越来越重视。只不过所谓极端天气的“极端”性正在被不断稀释,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于金明就明确提出反对让学生逢雨停课、逢雪停课,他认为当代青少年需要有一些吃苦精神,因为本身就很难有接触苦日子和接受挑战的机会。

对青少年不必过度保护的道理并不深奥,只是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一些家长往往会告诉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学习条件有多么优渥,“想当年爸爸读书时,是多么的……”,但真的当孩子们遇到困难、风险时,往往会毫不犹豫出面干涉,哪怕仅仅是为孩子遮风挡雨。这种“我曾经淋过雨,所以要为你撑伞”的心理很符合人性,却也会导致过犹不及的效应。

在为孩子们“去风险”和培养独立性之间,很多家长会选择前者,理由是独立性迟早可以培养,从而让孩子们缺少直面问题的锻炼机会。比如许多小学往往有全年级家长接送制,其实高年级的小学生完全有能力步行上下学,但大部分家长依旧赞成接送制,这不仅压缩了同学之间的社交空间,也让很多小学生根本接触不到陌生人,对环境、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敏感度是缺失的。

与自然的接触,与社会的接触,对历史文化的了解,都会强化孩子的感知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打开精神世界,反之则会在狭小的空间中依赖于安全感,甚至流连于虚拟世界中寻找成就感,隐匿挫折感,比如沉迷于游戏。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洪明基提议全面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个人并不赞成这种一刀切的强制手段,无论是如今的防沉迷模式还是完全禁止,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许多青少年沉迷网游,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因为电子产品是最容易将孩子“拴”在身边、好好看管起来的工具,如果孩子们的娱乐工具箱中有户外、社交、运动等选项,他们还会痴迷于小小的电子屏幕吗?当然户外、社交、运动这些不仅需要家长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还都会有受伤、受骗等风险,家长愿不愿意让孩子去面对?

一个绕不过的问题,“万一出事了,谁来承担责任?”对于这个问题的担忧导致了学校、家长会选择保守、单调的做法。国家始终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排除所有风险,为了“万一”的担忧,堵塞了孩子们成长中万的可能,只能说是得不偿失。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要让青少年承担自己做事的后果,他的观点是“宁愿让他受冻,也不能让他发疯”。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手,在划定的边界之内,让孩子们独立思考,自我决策,解决问题,哪怕会遭遇挫折和风险,而不是固守“宁愿让他发疯,也不能让他受冻”。

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经历风雨,风雨是阻力,风雨背后的空间就是他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家长应该学会接受孩子的背影,让他们独自面对风雨,如果强迫孩子面对自己,那么孩子只能背对着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