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这两位委员不约而同关注职业教育,他们说了些什么?
2024-03-1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上,来自上海的00后选手顾俊杰夺冠,这是中国在该项目单项上拿到的首枚金牌,他也被媒体誉为“上海鲁班”。现在的他留校成为上海版专的青年教师,打算培养更多“小鲁班”。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被媒体报道,被大众“看见”。而关乎职业教育的话题也越来越热。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艳、丁光宏不约而同就大家关心的职业教育给出了金点子。一个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一个则涉及职业教育的长三角一体化。

  刘艳委员:  

建议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艳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她的判断是: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断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体系化,推动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但她认为,目前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企业经济属性和主要诉求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政策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刘艳指出,一方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产业发展需求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存在“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对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改革举措和人才培养质量缺乏“硬考核”,集中表现在现行的每所职业院校都要执行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比如:在今年1月年报编制过程中,发现各地“满意度”指标数据“不好看”要求重新采集;又如,尽管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但是评价办学质量用的却是同一套指标。

针对三个维度的问题,她一一给出了对应的建议。

鉴于教育部现行的“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已实施多年。每年,全国所有中职和高职学校都要编制并向社会披露办学质量信息,这已成为评价我国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最权威窗口。刘艳建议,建议教育部层面改进、优化和加强对质量年报工作的领导,遴选委托专业团队守正创新,进行长期、系统研究;同时,坚持“放管服”改革,在维持基本框架与核心指标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各地(省级)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各地的质量评价指标,引导职业院校加强和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改革。

历史经验证明,校办企业可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科研发展,在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促进社会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具有相当积极作用。为此,她建议贯彻有关规定,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鼓励和支持校办企业发展,以此为平台引入企业资源合作共建;同时,应推动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利用资本、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资源,通过共管、共建、共商、共享模式,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推动校外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开发,将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双方产品技术工艺的创新应用基地。

“我们要完善相关政策法律制度体系建设。要正视教育类法规对企业没有刚性约束的现状,应建议尽快着手弥补涉企法规在服务社会方面的欠缺短板。”刘艳举例说,比如通过修订公司法增补企业应尽社会责任和义务的相关内容,明确参与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的条款;由国务院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条例》,各省市据此研究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细则》,杜绝推进过程中出现“扯皮”的现象。如按照新版职业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引导企业按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鼓励和支持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的企业特别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开展学徒培养培训,有关企业可以按照规定享受补贴”要求,在鼓励行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台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类“学徒培养专项资金”和“基金”,设计面向企业的补贴政策和机制。

  丁光宏委员:  

建议成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如何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呢?”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教授、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思考了很久。在他看来,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不等,其中的职业教育可能是最容易突破的。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助力区域高水平发展》的提案。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五年多了,但是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仍旧处在碎片化,缺乏一体化统筹发展阶段。

丁光宏分析说,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还未建立广泛的一体化平台;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尚显不足,削弱对区域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国际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推动区域产业的国际合作影响有限。

具体表现为:到目前为止,长三角地区的职业高校还未建立起广泛而统一的一体化平台。一体化的进程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包括在制度创新、资源共享、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他指出,尽管长三角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职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机制仍有待优化,这就限制了区域间协同创新的推进。

在经过调研后,丁光宏给出了一系列金点子。首先,他建议要成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资源共享平台,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各职业高校资源在线共享。“这种共享可以是线上线下的,在线上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平台或网站,供各职业高校上传和分享教学资料、实验设备、实习机会等资源。在线下则可以开展项目合作。比如师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跨区域跨校的实践项目丰富学生的实践培训机会,拓展职业发展指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丁光宏还建议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合作联合体,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深化长三角地区校企合作。创建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合作技术转移平台。该平台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和高校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推动长三角职业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创设“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创新创业基金”,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由三省一市政府、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进行资金筹集,对符合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职业高校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成功率。

“我建议要深化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携手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合作。”丁光宏建议,设立专门的国际合作交流机构或平台,负责促进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职业高校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吸引优秀的国际技术人才来区域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促进职业高校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合作的持续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郭容/剪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