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厅内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是赢家?
2024-03-1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刘雪垠 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我想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取代我?”今天,在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首场工作坊现场,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率先发出“灵魂一问”。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分别以即兴人工作曲和操作系统AI作曲进行一场“人类作曲家vs AI”的作曲PK大战,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到了人工智能重新定义音乐创作的边界,以及它与人类艺术家如何共同塑造音乐的未来。

现场,青年作曲家朱序芝首先发出疑问,AI什么时候会取代人类作曲家?它现在到底学了哪些音乐方面的本领?算法工程师高月洁立即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分享向观众展示了包括MusicFx、Music controlNer、Suno在内的目前国内外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包括算法作曲、音频分离、虚拟歌姬等AI音乐实践,打开了现场观众的想象之门。

最受人瞩目的“人机大战”共分三个环节,双方根据现场观众即兴提供的文字、图片、音符等内容进行现场作曲创作,虽然没有约定输赢的规则,但观众们却用掌声来进行了一次即兴的投票。

首先,考验的是AI对文字的理解能力。面对现场观众抛出的“风平浪静的海面”,以及“我是一只猫,把一只老鼠逼到了墙角,这时候出现了一只美丽的猫女郎”的命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青年作曲家朱序芝和AI先后展示了各自的音乐演绎。接下来难度升级,面对现场观众给出的图片和音符,虽然每个命题AI都能以两首作品进行回应,但显然朱序芝老师的钢琴旋律更能打动人心,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其实和AI即兴PK,我们人类的胜算可能并不大,虽然它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一定会通过不断的训练越来越好,我不能像AI一样掌握全部的音乐类型,在这一点上我没法赢过它。”朱序芝表示,“但是我认为抛开即兴,人类作曲家只要静下心来,好好创作,那么人类创作的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闪光点不会输给AI。我小时候也常常会想为什么像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大师,他们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的手稿上,有很多被划掉的痕迹。音乐家想把音乐做好,会不停地思考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就像我在作曲时,在每一个节点和每一个音节,都是我不断尝试后做出的选择。”

为观众展现这项技术的高月洁也表示:“AI这种作曲模式,它可以推动音乐家去选择更加个性化的道路,能够更加投入,用情绪打动人心。”

活动最后,现场观众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一方面,AI能够把创作简化,这种轻度创作对与普通人舒缓情绪来讲非常有意义。另一方面,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虽然AI可以通过训练不断学习规则,但是规则还是由人类来制定的。

这场“大战”,是于3月至4月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一部分。融创节共设置五个单元 ,包括“乐无穷”展演、“特别呈现”、“音乐科技融创论坛”、“创意推介会”和“工作坊”,不仅将为上海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也为音乐人与科技人展示未来音乐演艺形态提供了舞台,人机互动探索音乐科技演艺产业的新路径,共创未来音乐演艺新形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刘雪垠 记者 陈宏/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