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认真地赢一次吧
健身房的拳击项目成为女性钟爱的项目。本文受访者供图
杨颖/文
《热辣滚烫》电影票房突破34亿,很多人惊艳于一个小胖子的贾玲脱胎成一个亭亭玉立的贾玲。与此同时,减肥和拳击也被带火,春节后走进拳击馆或健身房的女生越来越多。而更多的人在纠结影片的结尾:主人公杜乐莹一直在说她要“赢一次”,但影片结尾,明明是拳击台上杜乐莹被对手打得遍体鳞伤,杜乐莹赢了吗?生活中,我们又要怎么赢得健康,赢得自信?
赢回向往的身体状态
李锦曾经是一名供职于外企的高级白领,在强手如林的职场,她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职位不断攀升,到达了很多人向往的百万年薪的高度。就在达到职业高峰的时候,她选择了辞职,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她开始创业,创办了一家留学服务公司。
如何劳心劳力外人是看不见的,成功的光环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拼搏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有了赘肉,有了脂肪肝,有向肥胖发展的趋势,睡眠质量降低,等等。
她说,“我尝试过很多,什么针灸啦,饿肚子啦,吃什么减肥食物或者减肥药啦,还有按摩啦,就除了埋线我不敢,市面上所有减肥方法都试过。”最后,在办公室楼下健身房推销员的鼓动下,她买了健身房年卡,尝试了很多项目,最后,对拳击情有独钟。
她说,之所以喜欢拳击项目,从身体要求来看,拳击属于激烈运动,体能消耗大,对于正在减脂瘦身的人很合适。她告诉记者,《热辣滚烫》中记录的贾玲减肥过程很真实,她自己减到60公斤左右的过程数据和影片字幕中的数据很接近。
李锦是个不爱睡觉的人,坚持锻炼,使得她有了相对强健的身体,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时间减少。
除了力量,拳击还是一项讲究观察、平衡和身体综合素质的运动。打拳,不但要懂得如何出拳,还要观察对方如何出拳,才能躲避对手的攻击。步法和身法的灵活,是拳击手最起码的身体素质。有一次去四姑娘山,她不慎摔了一跤,她说,她现在不怕摔跤。经过锻炼的身体灵活度和柔韧度都很好,摔倒的瞬间会下意识地自我保护。
她并不追求极致的减肥,她觉得现在这样有肌肉有力量的身体是她最向往的。
不知道李锦有没有上过拳击台比赛,但是,“赢”的意义并不在于将对手打倒,像她现在这样,击倒惰性,通过运动达到和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是比单纯击倒对手更加重要的胜利。
赢得心中舒畅的感觉
健身馆里,记者偶遇了前来打拳的学员丁偲倩,她告诉记者,走进健身馆,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减脂。她尝试过瑜伽,也做过普拉提,但是,静态的运动总不能让她提起兴趣。偶然一次,她尝试了拳击,项目的对抗性让她入迷。
有闺蜜知道她在练拳,都问她:是不是被《热辣滚烫》带了节奏?
丁偲倩说,其实,女性练拳击并不是因为电影的缘故,健身房里女性打拳的本来就很多。她觉得,拳击项目运动量极大,每次训练下来都觉得筋疲力尽,看着健身房里的大钟,惊讶于自己居然能坚持一个小时如此剧烈的运动。此时,心里那种成就感是其他运动所无法比拟的。很多女性热衷于拳击,大概和这样的成就感、满足感是相关的。
李锦也告诉记者,“这样的一个剧烈的锻炼之后,再加上一段静态的瑜伽练习,帮你把整个身体拉伸,你的确会觉得突然之间很舒缓,会找内心的一种宁静感。激烈运动后又松弛下来,你会觉得浑身充满了电,你会觉得这种状态比睡觉还灵。”
如果今天心情不好,你也可以对着沙袋大打出手,沉浸在一次次的击打中,负面的情绪渐渐消散,心情会渐渐平复,而此时,你已经完成了一次运动量极大的锻炼。
电影中贾玲打比赛,最后打得满脸鲜血,女生们不怕吗?
两位女士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电影的表现非常真实。在拳击运动中,特别是在攻防中,难免会磕到碰到,但是,沉浸在拳击快乐中的人是不会感觉到痛的,打出的每一拳,在拳手心里都有着它的意义,关注在这一拳拳的击打中,心里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爽。
没有玩过拳击的人,体会不到这项运动给身体相对弱势的女性带来的强大心理加持,而这种加持,难道不是一种“赢”吗?
健身馆内拳击场地一角。
赢,不只是运动员的追求
帅哥崔澄是能量无限荟运动会馆的教练,多次参加业余搏击比赛并获得冠军。他告诉记者,其实,在健身会所女性参加拳击运动的比例一向高于男性,与男性参加拳击的人数相比可以达到6:4。《热辣滚烫》的电影放映后,有一些跟风来学的女生,但真实比例并不高。
一般来说,男生学拳击,很多是有搏击情结,他们更喜欢高强度的对抗,所以去专业的拳击馆更多一些。女性打拳,大多都是从减肥减脂开始,然后爱上拳击,欲罢不能。
作为教练,崔澄觉得拳击课程比其他健身方式更加丰富有趣,有一定的对抗性,让学员不觉得枯燥。当然,女性学员中也有一些是觉得新鲜,但是,不管哪一类学员,在崔澄看来,只要能够持续坚持的,都能从中得到一些乐趣。他认为,一般健身方式带给学员的变化是体重的变化,拳击的提升不单单是重量,也不单单是外在的一些表现,学员还能体会到身体之外的不同的感受。比如在对抗的时候,意志力的强弱会影响到运动能力,或者是你在拳击当中的一些表现力。因此,拳击不单单是考验身体素质,还考验人的精神能力、精神的状态。崔澄用一个很通俗的词来传达他的认识:“扛得住”。
作为专业体育教练,崔澄自己也在教学中渐渐地爱上了拳击。他告诉记者,他教了8年拳击,发现自己也有了参与搏击的愿望,他从30岁左右开始寻找参加比赛的机会,希望能够站到拳台上,亲身去感受搏击的乐趣。通过专业刻苦的训练,崔澄终于在拳台上一展身手,先后7次参加比赛。
谈到拳击比赛,崔澄的话开始多了,他说,“这项运动带给我的体验非常好,比赛中也会挨拳受伤,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好胜心会将一开始的恐惧克服掉。一旦克服了恐惧,你就会感觉到另一片天空。”
这种恐惧不正是每一个人在面对未知的、困难的时候的心境吗?而那种转换,不也是精神上的巨大胜利吗?
杨颖/文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