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升级
记者 曹莹
近日,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经济委副主任权忠光提交的《关于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建议》引起媒体热议。该建议提出,“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资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课后延时服务,作为一个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的便民措施,自实行以来就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沪上各所学校在如何开展好课后延时服务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教育部关于延时服务新规新学期开始执行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严禁随意扩大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通知》提出,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通知》明确,各地要对区域内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排查,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于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
上海课后服务已进行升级
据悉,上海课后服务已进行过一次升级,从小学生扩大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兼顾更多的学生,课程也更加的丰富多彩;不仅有作业辅导,还有课外拓展活动,活动包括绘画、舞蹈、合唱、鼓号;目前,上海课后服务还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推动优秀的文化、体育、科普工作者等进校提供课后服务,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课后服务优秀案例获全市分享
更早前,上海市教委召开上海市义务教育学生课后服务专题会。多个课后服务区校优秀案例在会上分享。
虹口第二中心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南针计划”、非遗文化项目引入课后服务,开设传统文化类、艺术表演类、学科文化类、运动健身类四大类,包含古筝、茶艺、民乐、书法、卡魅工坊在内的25项活动内容供学生选择。
上海中医药附属闵行蔷薇小学推出了以“易成长”为主题的“校内课后服务包”,串联起学生在校“易”起作业、“易”起阅读、“易”起活动等板块,切实落实民生工程,有机衔接课内教学,丰富学生个性成长。下午3点40分到4点30分是“易”起作业和“易”起阅读时间;4点30分到6点是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每周二相约“心愿课程”,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积分兑换自己喜欢的课程;周一至周五,运动、科创、艺术社团,各展风采,适应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进才实验小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有体育类、科技类,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项目,最大程度地从各方面满足了学生对于课后生活的不同需求。
青浦区实验小学在下午3点30分到4点之间安排了“快乐30分”拓展活动。各校区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需求,安排了4项活动内容:阳光体育活动、课外阅读、自主活动、智力游戏。下午4点到6点之间是“开心港湾”时间,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课本阅读、作业辅导、智力游戏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放学后依然能在校园中享受快乐,同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为了让学生在一天的忙碌学习生活后能稍稍舒缓疲劳,在放学后开设了快乐30分趣味拓展活动。名著阅读、棋类活动、趣味思维……学生喜欢的活动每天都不重样。
据悉,接下来上海将继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优化课后服务时段和内容安排,精心设计校内外场地空间,大力提升本校服务能力,分类规范引入校外机构,优化课后服务经费管理,加强数据监测与质量评估。
记者 曹莹
来源:学生导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