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无废城市”建设基层实践已展开
2024-04-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已近5年,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上海将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丰富“上海模式”内涵。作为全市3家示范企业之一,城投集团将全力推进“无废集团”建设,目前“无废企业”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成,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智慧物流”系统也正式上线。

  ◆  垃圾分类“上海模式”内涵不断丰富  ◆  

据介绍,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市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垃圾治理不断深化,生态本底不断夯实。

2023年,上海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实效明显: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698吨,有害垃圾日分出量2吨,湿垃圾日分出量9443吨,干垃圾日清运量17264吨。对比《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前(2019年上半年),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别增长1.9倍、14.3倍和0.7倍,干垃圾减少15.6%,居住小区和单位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逐步健全,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超过3.6万吨/日。全市巩固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成1.5万个服务点、205个中转站、14个集散场,配置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达到4.5万个,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原生生活垃圾保持零填埋。

同时,“上海模式”内涵不断丰富,开展垃圾房标准化改造和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小区(村)建设,全市完成垃圾房标准化改造521个,精品小区(村)建设347个。全市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集散场全面完成“沪尚回收”标识更新,建成32座“一区一品”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

  ◆  今年还将打造一批惠民回收服务点  ◆  

会议明确,在建成的1.5万个可回收物物回收服务点基础上,今年还将打造一批惠民回收服务点,在体验上提供更加优质的交投交售服务,按市场价收购部分可回收物,满足市民“卖废品”的需求。并推动电商、快递等行业加快绿色包装材料推广,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试点,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和快递包装回收设施覆盖率均超过98%。

为更好地服务市民,整合各区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服务资源,今年全市打造了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市民可通过“沪尚回收”小程序查询周边的回收服务点信息、回收活动日安排等前往自主交投。小程序平台对入驻的主体企业提出了明码标价、落实惠民回收等规范管理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该服务平台可实现全市可回收物回收“点站场”信息和主体企业回收服务全面接入和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市民可回收物交投的便利性和感受度。

综合考虑市民需求、布局难易程度等因素,上海还将计划分批推进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今年率先建成300个,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800个。至今年底,建成39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到2025年计划累计建成50座。

  ◆  上海“无废城市”建设基层实践已展开  ◆  

据城投环境透露,“无废企业”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制定完成,探索“1+1+1+2+3+N”建设模式,为上海“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基层实践经验。

“1+1+1+2+3+N”建设模式,包括打造1个“无废收运基地”,将徐浦基地打造为智慧化、低碳化、人文化的“花园式”生活垃圾中端转运基地;创建1个“无废工厂”,将老港基地湿垃圾三期创建为全国领先的全生命周期绿色智慧的资源化无废工厂;完善1套数字化平台,完善协同高效的全链条、全流程、全品类数字化平台;拓展2类固废收运模式,推进有害垃圾一体化收运和可回收物“环保管家”式回收新模式协同3种固废内循环,推进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建筑垃圾等系统内循环;探索N项工艺优化,探索新能源船舶和车辆、物流链优化、黑水虻养殖、干垃圾焚烧炉渣再利用等新设备新工艺。

即日起上线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处置“智慧物流”系统,则主要分为中转站管理系统和智慧物流主系统两部分,实现了精细化指令调度覆盖生活垃圾中转压缩、集装水运、末端处置各环节,解决了生活垃圾前端跨地域、中转多码头、未端多模式的全程统一调度监管难题。

据悉,城投环境打造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平台”,汇集了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2100余个集运箱、4500余辆清运车、20个末端处置设施等数据源,全面回答上海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在前、中、末端分别建成信息化平台,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机械化向数字化的蜕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