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热爱”成为违法犯罪的借口,多维保护知识产权“贤知卫”在行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假面骑士系列》与《奥特曼系列》《超级战队系列》合称日本三大特摄系列作品,主角“假面骑士”也与“超级战队”“奥特曼”共同成为日本长青IP。然而,肯钻研有耐心的“创业”青年,本可以靠着技术和设备研发新形象,却心存侥幸,未经授权擅自开模、生产骑士角色周边产品并贩卖获利,触犯刑法付出代价……4月24日,在奉贤区检察院发布的《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3年)》中,记者留意到这样一起案件,“出于热爱”却成为了违法犯罪的借口,是由于他们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缺课。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时刻绷紧知识产权保护之弦,“贤知卫”专业化办案团队是如何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的呢?
为企业量身定制“普法课程菜单”
2023年,奉贤区检察院全面升级“三步服务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为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检察力量。通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实质化解纠纷矛盾,将强化合理赔偿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充分结合,科学推动当事人双方在刑事诉讼中达成损失赔偿合意,寻找化解纠纷矛盾的有效之策。如在上述宣某某等人侵犯“假面骑士”玩具著作权案中,被告人主动赔偿权利人损失、公开道歉,并通过自身努力建立自主品牌,走上正规创业之路。
“我们在办案中发现,很多企业因为法治意识不足,生产经营中存在法律风险,导致企业被侵权或存在违法行为。”检察官介绍,“贤知卫”根据办案实践中总结的常见企业犯罪风险点,量身定制“普法课程菜单”,走进企业开展普法授课,如围绕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保护、维权路径解析,商业秘密保护风险防控等内容,提醒企业如何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据悉,此次推出的“贤知卫”知识产权巡回讲堂,作为“奉检巡讲堂”系列普法活动的重要内容,首次采用“菜单式”预约、“个性化”定制的形式开展普法,旨在提升公司合规经营意识,及时自查自纠、堵漏建制,预防法律风险,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多维保护体系已形成
记者从白皮书中看到,2023年该院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6件,其中侵犯商标权类案件61件,侵犯著作权共5件。其中,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反向移送行政机关行政处罚17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0件,深化全链条打击追诉上下游犯罪人员7人,在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探索民事支持起诉1件,针对涉案企业存在的管理漏洞、知识产权风险等制发检察建议7件,对1件假冒注册商标案开展涉案企业合规,在商标及著作权类案件中适用特邀检察官助理辅助办案2件,举行公开听证10件。
上述案件呈现以下特点:被侵权主体的行业、品牌范围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成为关注重点,本土品牌占比稳步上升;侵权手段交叉竞合、复合化特征日趋明显,侵权行为地域化、网络化、隐蔽性强及刑民交叉等,带来侦查、跨区域司法协作、法律适用等打击治理难题;案件办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保持高适用率,追赃挽损效果突出;检察机关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行刑衔接、检法衔接顺畅,已初步形成打击合力。
据了解,“贤知卫”专业化办案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履职,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保护路径,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检察保障。下阶段,奉贤区检察院将充分运用好在全市率先建立的“侦监协作办+”模式、特邀检察官助理等机制,集中解决网络犯罪平台数据调取规范、刑民交叉案件界分等系列疑难复杂问题。统筹履行好“两法衔接”,落实虚假宣传、超越授权等系列违法行为处置,探索具有品类特色、地域特色的专项跨地域协作机制。加强检企联动,依托“贤知卫”检察官工作室等前沿阵地,对接快速维权中心,助力企业知识创新及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本土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知识产权领域的公益诉讼,在综合履职中不断提升“贤知卫”专业化办案团队的影响力,持续擦亮奉贤知识产权检察特色品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