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到赛道,这支救助跑者的“天花板级”救援队伍是怎样练成的?
2024-04-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在上海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都市中,有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以专业和勇气守护着每一份生命的安全。他们,就是上海子鹊救援队的志愿者。2024年浦发银行上海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他们以“天花板级”的急救处置,成功救助了一名心脏骤停的跑者。

从街头到赛道,几乎都能看到队员们的身影。此次马拉松赛事救人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专访了这支队伍,了解生死一线间专业志愿者“从天而降”的“内情”。

多方力量无缝配合,成就“天花板级”救援案例

上海子鹊救援队的成员来自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中有专业的医疗工作者,有热心公益的大学生,也有日常忙碌于职场的企业员工。尽管背景各异,但他们共同拥有一颗守护生命的心。“我们注重每一位成员的专业培训,更强调团队协作和心理素养的双重建设,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高效协作,挽救生命。”子鹊救援队创始人周法均介绍。

为像上海半程马拉松这样的大型赛事提供保障绝不能含糊。据周法均透露,专业赛事的保障团队需要有专业的培训作为支撑,因此救援队为每位报名的队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记者了解到,就此次上海半程马拉松来说,这支救援队的培训内容就覆盖了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甚至包括了部分EMT紧急医疗技术的内容,并会根据赛事的气象条件和道路情况特点制定的应急处置流程。整个培训细致到对讲机的使用方式,汇报的规范流程,赛事伤情平台的操作要求,甚至针对医疗急救骑行队的这一岗位,还设置了骑行技能的专项考核。“通过这些专业培训和考核,使得我们的志愿者们能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周法均说。

谈及这次成功救助倒地的马拉松跑者,周法均将其归功为“多方力量无缝配合的结果”,他认为,在上海半程马拉松中,救援队展现了与裁判、公安民警、急救中心以及其他急救志愿者团队等多方力量的无缝配合。“事情发生时,当一名跑者突然倒地,裁判立即发出信号,公安民警迅速控制现场,各急救志愿者团队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展开急救,我们的预备队员鲍嘉睿迅速开始了CPR心肺复苏,另一个急救组织的志愿者则迅速的拿出了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贴片和除颤,而急救中心和医院也迅速做好了接应和转院的准备。这种多方联动、高效协作的救援行动,是此次救援成功的关键。”

同时,周法均还表示,此次“天花板级”案例成功背后是卫健委与组委会的全力支持。卫健委的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为救援队的培训和实战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同时,上马系列赛的赛事组委会对医疗保障体系的高度重视,也为此次赛道急救的高光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常实战经验,为赛场上与死神较量打下基础

事实上,此次救援队队员能“从天而降”,将马拉松跑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与他们日常的专业培训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分不开。

“街头实战演练是常态化练兵不可或缺的内容。”多次参与子鹊跨地域救援的刘抒哲特别提到,子鹊已经在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苏州河畔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着常态化的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并多次完成伤患游客的成功处置,不仅锻炼了现场应变能力,也提升了公众的急救意识。这些街头的实战经验,为队员们在赛道上的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面对涿州的水灾、甘肃的地震,还是最近在上海半程马拉松中所展现的‘天花板级’急救操作,我们的队员都以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公众的赞誉。” 周法均表示,这些成就,是所有子鹊队员和志愿者专业精神与不懈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社会对公共安全重视的体现。希望未来救援队能持续运用其专业技能和无私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守护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保护更多生命而努力。

在周法均看来,每一次成功的救援,都是对救援队专业精神和技能的有力证明。无论是在繁华的街头提供日常的急救服务,还是在紧张的赛道上进行紧急救援,队员们始终坚守着守护生命的承诺。“他们如同一束束希望的光芒,在困难时刻为人们指引方向,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面对挑战时不失勇气与决心。他们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奉献,成为了城市安全保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专业成长和不懈努力,是‘天花板级’救援能力得以练成的关键,也是我们这座城市中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