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主题活动举行
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除署名外)
75年前的今天,我党情报战线上的英雄——李白同志,壮烈牺牲,年仅39岁。今天上午,“电波不逝 信念永存”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主题活动隆重举行,追忆烈士无惧牺牲、坚持斗争的英雄事迹,传承烈士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坚定信念。
“滴滴滴、嗒嘀嗒……”一台题为“电波中永生——跨越时空的对话”的情景剧将时间拉回到75年前那个硝烟弥漫的动荡年代,也拉开了此次主题活动的序幕。急迫的电报声、惊心动魄的故事,以及李白烈士最后那句“同志们,永别了!”的电文,令在场观众不禁为之揪心动容,身临其境地体悟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坚守。
在随后的“三人访谈”环节,李白烈士之孙李立立,李白烈士故居名誉馆长吴德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主演、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以红色精神传承为主题,分别从传承革命家风、追寻烈士足迹、再现红色精神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40年前的5月,虹口团区委率先开展各界青年瞻仰李白烈士故居仪式,并为李白烈士故居挂牌。1年后,虹口区青少年又自愿集资捐建了李白烈士铜制浮雕,现在依然挂牌在故居门口两侧。
这些年来,虹口团区委依托“文化三地”和全域“大思政课”资源,组建青年讲师团,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今天的活动中,虹口团区委“李白烈士事迹青年宣讲队”宣布成立。虹口区江湾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陈彦继作为成员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作为一名消防员,继承和发扬李白烈士的精神,就是要时时刻刻将群众的安危记在心里,迎难而上,向险而行;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要激励当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肩负强国重任。
继承李白烈士的革命遗志,学习李白烈士的奋斗精神,这是当代年轻人的心声,也是他们的追求。今天,新一批以“李白”命名的先进集体:上海市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李白班”、上海建桥学院“李白志愿服务队”、上海市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李白班组”等获得授牌。
与此同时,“家书抵万金——纪念李白烈士牺牲75周年”数字展也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一楼数字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展出李白烈士家书19封,写于1942至1949年间,前18封的收信人为在家乡的父亲和弟弟们,最后一封写给妻子裘慧英。
出于隐蔽战线工作需要,信内只写一般生活琐事,且大部分信件都由他人转送,有时使用化名。透过这一封封烈士家书,透过那些“写”与“没写”、“说”与“不说”,能够清晰地触摸到英雄心灵的温度,倾听到理想与信仰的声音,感受到一个严守党纪、坚定信念、无私奉献的革命者,如何时刻关心家人的安危和幸福,同时更将革命事业置于心中最高的位置。对于今天,这些家书是珍贵的文物,是了解李白烈士生平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开展党史与党纪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
今天纪念活动的场地设在了距李白烈士故居几步之遥的鲁迅公园广场。为配合此次活动,公园正门旁的虹口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被布置成了烈士生前为隐蔽身份而短暂工作过的的“良友糖果店”,与百米之外的烈士故居此呼彼应,提供沉浸式体验,让红色的历史记忆更鲜活。在这家快闪店中,还推出了一批提取电波、电码等主题元素设计的文创礼品,比如李白家书笔记本,封面印有“电波不逝,信念永存”主题字样,扉页印有李白烈士家属捐献的珍贵家书扫描页,每次打开笔记本都是翻开历史的一页,极具纪念和教育意义。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中共上海市委机要局、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中共一大二大四大场馆委员会指导,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青团虹口区委、中共虹口区委党史办、中共四大纪念馆主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除署名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