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上海青年社会组织挺膺担当
2024-06-25 上海

通讯员 张强 姜文怡

近日,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共青团中央向全团发出号召,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连日来,沪上多家应急救援类青年社会组织正在为参与夏季汛期的应急救援工作而忙碌着。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主任侯斌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正围绕防汛备勤、跨区域救援等工作进行装备保养和人员训练,只要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准备出发。”近年来,团上海市委着眼应对防汛救灾、应急抢险等紧急任务,注重发挥全市青年社会组织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优势,与青年社会组织密切协同,目前掌握具备较强应急响应和组织动员能力的头部青年社会组织22余家,在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挺膺担当。

找到人,让更多青年组织聚起来

今年4月,“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在沪举办,作为大型活动,安全保障工作必须万无一失,活动现场除去招募青年志愿者外,还需要有一支维护秩序的队伍。人员从哪里去找?团市委凭借着对青年社会组织日常工作的积累,第一时间找到了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团市委始终和我们保持着紧密联系,不久前团市委社会工作部的相关同志还来上门拜访,了解我们的需求,关心我们的发展。当得知华服周活动需要人手帮忙,我们当然要冲锋在前,能够把这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我们,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实战考验,也是给予我们一次展示形象的机会。作为负责人,我第一时间调动了储备力量,全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上海民安防灾减灾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永镇兴奋地说道。

据悉,在上海类似这样的青年社会组织还有很多,团上海市委坚持注重发挥团属枢纽型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的联系功能,通过定期走访联系,将135家青年组织纳入应急响应储备力量数据库,积极动员青年社会组织参与了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河北涿州洪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

重引领,让青年的思想站起来

“这个世界上从不存在什么超级英雄,有的只是人民至上的坚定信仰,这也是每一个厚天队员入队第一课。”这是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常务副总队长丁硕徵在团市委举办的“青年影响社会”上海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上的一段演讲词,也是这支队伍参与30多次抢险救灾的感悟。“一线应急救援往往面临复杂灾情和危险隐患,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团市委社会工作部定期举办沙龙活动,组织我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让我们每次在参与急难险重任务时政治站位更高,牢固树立听党指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展示了上海青年的良好形象。”丁硕徵说道。

据了解,团上海市委除了定期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外,还通过“青马工程”社会组织班、青社学堂培训等活动,建立起了一支以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为主的理论宣讲团队,把党的理论创新融入青年社会组织实践,以此更好地提高青年参与急难险重任务的内在动能。

搭平台,让更多应急力量连起来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中,团上海市委将青年社会组织按应急响应处置类别细分为一线救援、心理健康、物资保障、公益慈善等,推选召集人,形成分工机制。袁玉婷是上海浦东新区全欣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也是“小青菜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她说“当年,我们面临居民卖菜难的问题,是团市委主动牵头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我们和全市18家青年社会组织一起打通蔬菜田间地头—采摘供应—物流配送—物资销售的全链条。这种多家青年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集团化’作战模式,让我们的应急力量更加多元更加强大。”

为了让青年社会组织更好融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形成合力,团上海市委还通过观摩、模拟等活动推进组织与组织间“互学互鉴”,引导开展各类综合演练,通过探索建立“1+1”指导模式,尝试邀请相关领域资深人士开展专业指导,联络员负责协调联络,精准赋能救援力量。

落项目,让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

去年夏天,高中在读的小王同学参加了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上海市普莱德应急救援中心联合举办的“水域安全培训”,成为一名水域安全的暑托班讲师。“培训教会我的不止是防灾意识和技能,还有让每个人都能为防灾减灾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精神。”为扩大防灾减灾意识的覆盖率,团上海市委和应急救援类的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广泛合作,依托暑托班、青年中心等积极推动课程、演训等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多年来,已累计开展相关活动800余场,覆盖4万余人次,转化应急响应志愿者1500余人。

建机制,为一线救援铸后盾

“去年河北涿州发生水灾,在团市委的动员下,我们和其他4家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救灾。去往河北涿州的途中,我们有车辆在高速上抛锚了,需要当地紧急协助,团上海市委收到求助后迅速与团河北省委建立联系,为车辆提供了维修和补给支持。”参加救援的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含着泪水激动地说道。

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这些都得益于团市委开展组织化动员的机制保障,通过总结动员经验,走访、召集相关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协商,制定上海青年社会组织应急响应动员机制,形成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协同的架构。“应急救援队组织化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在动员、保障上建立支持网,为我们一线救援队员铸就了一面坚实的后盾”,参与救援的上海子鹊应急救援队洪运寅说道。

下一步,团上海市委将继续加强经验总结梳理,注重“平战结合”,建立“双向奔赴”,围绕“快速高效”,继续探索务实的工作机制,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打造完备的行动体系,引领青年挺膺担当。

通讯员 张强 姜文怡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