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隐秘角落”筑起“防毒墙”,助力青少年增强辨毒拒毒能力
2024-06-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本月也是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此次宣传月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上海各区也针对这一主题加强禁毒宣传和教育,开展禁毒工作的相关举措,提高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航青少年筑起“防毒墙”。

  松江    以案普法  

谈到毒品,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也许是其成瘾性,对于毒品的认知,也可能还停留在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新型毒品,更具迷惑性和诱惑性,也对公众的辨毒、拒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从松江区法院获悉了两起涉及“上头”电子烟与“聪明药”的新型毒品案例。

在其中一则案例中,老王是一个有着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枪”,通过烟友了解到一种电子烟抽起来比一般的烟更带劲,便委托烟友帮忙购买。从外观看这个电子烟与普通的电子烟没有什么不同,但老王抽起来却有一种奇怪的体验,有点眩晕、走路摇摇晃晃还会手抖,老王心里提起了几分警惕,联想起社区之前的毒品宣传,老王心想:“这可能不是普通的电子烟?”

的确,这不是普通的电子烟,而是“上头”电子烟。“上头”电子烟外表与普通电子烟相似,区别是上头电子烟的烟油内添加了合成大麻素,是国家管制的一种新型毒品,吸食后会出现眩晕、精神恍惚等症状,长期吸食会导致身体健康受损,还会带来严重的情绪问题,且具有较强的成瘾性。

在另一起案件中,小芳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每天熬夜看书对小芳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然而高强度的学习使小芳觉得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低下。小芳希望想个办法提提神,提高学习效率。恰巧,同学给小芳推荐了一种“聪明药”,此药据说有提神醒脑甚至可以让人变聪明的功效。小芳看着同学给的“聪明药”心想,这个真的这么神奇?真的能吃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据法官介绍,所谓“聪明药”的有效成分是莫达非尼,是一种神经兴奋药品,属于我国严格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很多人出于提神醒脑、提高智力等目的去走私、购买、服用该药物,但实际上,服用“聪明药”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长期过量服用,反而具有成瘾性,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出于非医疗目而走私、贩卖莫达非尼等国家管制药品,可能会构成毒品犯罪。

上述案例中的“上头”电子烟、“聪明药”都是较为常见的新型毒品。大多数新型毒品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方式制造出来的,包装形式多样,可能被设计成糖果等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样子,提升了使用的隐蔽性,伪装性较强。

记者从松江区法院了解到,在涉及新型毒品犯罪的涉案人员中,年轻人占比很高。毒品犯罪中,大部分贩毒人员自身也是吸毒人员,“以贩养吸”现象突出。而青少年分辨能力不强、心智不成熟,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攀比心,容易被新型毒品吸引从而误入吸毒行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而新型毒品常见于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因能够快速给人带来感官体验,吸引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甚至被当作新型的社交工具,青少年出于追求新鲜感,或为了迎合群体,受朋友引介吸食毒品。比如,“昏迷液”、K粉等就是娱乐场所内常见的新型毒品。“昏迷液”中含有γ-羟丁酸,滥用γ-羟丁酸会造成暂时性的记忆丧失、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而服用K粉会出现幻听、幻觉等,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在娱乐场所中,这些毒品可供行为人自己吸食使用,也会被用在他人身上,甚至有行为人利用毒品进行犯罪活动。

法官提醒,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不仅是药品也是毒品。此类药品属于列管物质,实际上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使用得当就是“药”,非医疗目的的滥用就是“毒”,会危害人体健康、形成瘾癖。

  青浦    走进戒毒所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和教育,增强青少年辨毒、拒毒能力。在青浦区,还通过开展“乘风踏浪 追光而行”社会开放日活动,带领青少年走进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实地参观教育矫正中心和康复训练中心,观看文艺汇报演出,近距离了解青东所科学戒治、规范执法和戒毒人员的学习康复情况。

青东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有利于大家深入了解近些年上海戒毒在科学戒治、规范执法、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绩,充分展现戒毒工作成效,增进大家对禁毒、戒毒事业的认识。同时,希望借由此次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禁毒事业中,在禁毒戒毒工作上持续发力,为实现无毒中国贡献力量。

上海自2022年11月正式开展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检察监督工作,青浦区检察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试点检察院,携手戒毒机关在机制共建、模式创新、权益保障、普法宣传等方面取得了扎实的履职成效。2024年,为落实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青浦区检察院通过设置“检察官信箱”、与戒毒人员谈心谈话、参与家属探访日、设立驻所检察接待窗口等方式,畅通戒毒人员维护合法权益渠道。此外,青浦区还联合吴江区、嘉善县检察机关共同揭牌成立了长三角示范区检察机关禁毒宣传工作站。工作站将致力于从青少年抓起,推进青少年禁毒预防教育向覆盖全面、服务专业、功能齐全的方向前进,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长三角经验。

  普陀    发布护苗计划  

在禁毒日到来之际,普陀区首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特色指导室——“甘馨晴苑”工作室在甘泉苑小区正式挂牌启用。工作室注重以人为本、社区参与、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社会共治的理念,通过扩大共建“朋友圈”,引入康复指导、就业帮扶、心理调试、医疗服务、法律咨询等项目,将吸毒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引导帮助特殊人员更好回归社会。

同时,普陀区“601护苗计划”也正式发布。区禁毒办与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和区妇联、团区委分别签订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涉毒家庭子女平安关爱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进爱心寒暑托班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等框架协议,并发布了2024年度三大培能项目,即成立百人宣讲团,启动禁毒小小志愿者选拔赛,实行校园安全屋禁毒教育区域提升计划。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