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上门收垃圾?生活垃圾分类进入精细化时代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未来,家里的垃圾或者能有机器人上门帮你收取;上班逛街时,也不用担心没喝完的饮料杯不知该往哪儿投。今天上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静安区人民政府、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展的2024年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宣传日静安站主会场活动上,静安区楼宇商圈精细化分类行动正式宣布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将更为贴心精准。
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废纸……办公室里常出现的不同种类的办公垃圾,都有分别可以投掷的分类垃圾桶;一个饮料杯垃圾桶上,有三个不同的投掷口,一个是塑料杯,一个是纸杯,还有一个是液体,没喝完的饮料就可以先倒掉。相比普通的四分类垃圾桶,这些垃圾分类设施变得更精细化了。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垃圾分类设施已经在静安区的机关单位等楼宇中使用。
还有更先进的分类服务在升级中。会场外,几款垃圾分类机器人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它们“背”着不同的分类垃圾桶在大厅中“转悠”,遇到有人投掷垃圾了,会自动停下等待,一边还能播放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视频。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办公室负责人牛广成告诉记者,这款垃圾分类和沪尚回收机器人,运载辆达到200斤,可以提供可回收物、干、湿、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未来可能你坐在家里,机器人就能上门提供收取垃圾的服务。”牛广成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效考评中,静安区为第一名。静安区人大主任顾云豪表示,在此基础上,静安区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大力推动精品化、示范化建设。如打造大宁路街道等低碳绿色空间等精品示范居住区。在共和新路街道等打造具有科普功能的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科技赋能,在静安市商圈打造全市首个精细化分类公共场所、样板区域,持续发挥好示范效应。
为积极打造楼宇商圈精细化分类模式,提高楼宇商圈资源化利用水平,今天上午,2024年静安区“精细先行,静安更净”——静安区楼宇商圈精细化分类行动也正式启动,标志着静安区在率先推进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党政机关全覆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各公共场所可回收物的细分类模式,扩大精细化分类覆盖范围,为下阶段静安区在公园绿地、大中小学校、商场园区等公共场所进一步实现精细化分类全覆盖奠定坚实基础。
华润静安晶品项目总经理居珂作为静安区楼宇商圈行业代表宣读精细化分类倡议书。她表示,未来将定期组织楼宇商户开展培训,普及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标准,如玻璃、纸张、塑料、金属等不同材质可回收物的正确分类方式。设立巡查小组,定期检查分类效果。及时纠正准确的分类投放方式,对于积极参与的商户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激发参与热情,将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融入日常经营中,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环保的楼宇商圈生态环境,推动更多领域参与到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实践中来。
同时,“今天你分了吗”抖音短视频挑战赛也于活动当日正式拉开帷幕。该活动旨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传播垃圾分类知识,营造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新风尚,共同传播“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此外,虹口区“分类‘新时尚’,夏日缤纷集市”,浦东新区“‘衣旧为新•绿动生活’环保袋创意改造”等分会场活动也吸引了广泛市民参与,形成了全市宣传、全民参与的全城效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