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转换身份,在金山爱心暑托班与孩子们共成长
2024-07-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

本周起,充满活力的“小神兽”们走进了金山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今年金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设了29个爱心暑托班办班点,实现11个街镇(社区)全覆盖。在爱心暑托班中,志愿者们和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们也进行了身份转换,从大学校园到三尺讲台,从传统教学到兴趣培养,他们用创新与智慧为爱心暑托班的孩子带来丰富的活动,快乐一夏。

从大学校园到三尺讲台

成长中的大学生志愿者

“同学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内容吗?”站在钱圩学校教室里的是上海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的学生薛琦。作为金山卫镇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她面对30名学生,绘声绘色地说起了《节气光阴度四时,二十四节气跨学科》。孩子们仰起小脑袋,聚精会神地聆听薛琦生动有趣的讲解。

除了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活动外,钱圩学校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还设置了手工体验和科普知识相结合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们专注地揉搓着手中五种不同颜色的粘土,而这些颜色不同的粘土代表着地球、月球和太阳。学生们通过“手工DIY”揉出星球,并将粘土星球摆放在不同的方位,来模拟实际天体中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和大小。薛琦表示,这是验收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我们想用更加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有趣且无压力的形式来给他们传授知识。”

相较以前,今年金山爱心暑托班的参与者有了身份转换,一部分大学生志愿者从看护、帮助照顾孩子们,到今年开始尝试承担更多的责任,策划和组织一系列公益活动,走上讲台给孩子讲述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成为了孩子们眼中的兴趣“小老师”。

薛琦去年第一次成为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多数时候她照顾孩子们,为他们答疑解惑。今年要成为小老师,正好能发挥自己师范生的专业所长。为了准备暑托班的活动,她和同学从5月底就开始构思,设计大纲,并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为了呈现良好效果,大家还一起备课。从课桌到讲台,大学生志愿者身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爱心。“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我也是名师范生,这是我第一次从模拟授课走入真实的课堂。看到孩子们回应积极,我也很有成就感。”

从传统教学到兴趣培养

变化中的少先队辅导员

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外,一批少先队辅导员也进行了身份转换,他们从熟悉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跳脱出来,探索以更好的方式培养小学生们的兴趣。

“同学们,听听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室中,一段悠扬的乐曲伴随着稚嫩的童声传出,朱泾二小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胡娓娓正在为学生们普及少年儿童团的相关音乐。孩子们的小眼睛都看着胡娓娓,一些还学着哼唱起来。胡娓娓以音乐为切入口,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与艺术结合,为学生们梳理了各个时间段少年儿童组织以及其为祖国、革命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今年,朱泾镇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共有2个办班点位,其中朱泾二小共开设2个班,根据学生的年龄分为高年级班和低年级班。胡娓娓根据班级的不同,组织活动时也有相应的改变。如何与新学生尽快熟络起来也是挑战,“在学校里,我对学生都很熟悉。但现在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都是第一次接触的新同学。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我还专门挑选了热门的红色电影,截取其中的精彩片段,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歌声中的百年少年儿童运动史。”

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少先队辅导员,在这次身份转变中,都实现了自我成长,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正能量。“这次的爱心暑托班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我再学习的一个过程。我会继续探索孩子的不同兴趣点,由这些兴趣点来引导他们学习。”胡娓娓说。

爱心暑托班讲述着一个关于成长、责任和爱的温馨故事。团金山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和少先队辅导员们用实际行动为暑托班注入新活力,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