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倒地不醒,也许你身边有一辆“救命车”,上海蓝天启动移动AED项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如果现场有一台AED老万或许能救回来?”今年6月18日,青年报刊发了《救人无数的他走了,蓝天救援队:将推广流动AED项目》一文,里面提到了资深队员万光超猝死时缺一台AED的遗憾。
老万猝然离世加快了移动AED项目的推进。近日,上海蓝天救援队开始积极招募愿意配备AED的车主。“这10来天里,我们的后台光接到的咨询信息就有40多条。” 上海蓝天救援队急救培训负责人宋德品透露说。
今天,随着“救在身边,移动AED项目”在沪启动,该项目目前已经联合了首批超过22位车友,他们在各自的救援用车、私家车上安装了AED救援包。
首批车主加入移动AED项目
紧急时可以破窗使用
土耳其地震时,负责各方捐赠物资后勤对接的蓝天队员胡晓红因为工作的关系,和万光超打过几次交道。“一来二往,我们就熟起来了。老万给我的印象特别好,像大哥哥一样给我们提供相关专业支持和指导。”对于今天启动的项目,胡晓红特别期待,“希望未来能通过移动AED帮助更多人,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今天,借由14周年庆典,上海蓝天救援队在进行救援精神面貌及绳索、水域、无人机探测等救援能力展示的同时,举办了全国“救在身边”急救站启动仪式。
上海蓝天救援队队长杨春明介绍说,这些车友在掌握院前急救能力的同时,把AED带到了更多市民的身边,打破了传统AED只能固定在公共空间的禁锢,方便小区居民、道路司机、户外爱好者在发生突发情况时,24小时方便取用。这一创新模式实现AED在公共场所的灵活覆盖,与现有的固定AED设备形成优势互补,极大地拓宽了AED的覆盖范围和使用效率,为市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救在身边”一期已经完成了设备的移动定位,方便市民通过手机地图功能,高速搜索身边的AED。与此同时,二期车友招募和应急救援、AED使用技能培训已经向全社会发起招募。
首批加入“救在身边,移动AED项目”的上海新福会福特车友会会长高浩良对该项目的评价是“挺有意义”。“7月3日,我们车友俱乐部组织了一场西藏自驾游,就想着车队所有成员路上有一个保障。正好得知有这个项目,就毫不犹豫参加了。加入项目后,会有贴纸贴在车身上,一旦碰到有人需要急救,可以拨打纸上留的电话,紧急情况可以破窗取AED。”高浩良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还在西藏游的路上,回到上海后,会号召更多有能力的车主参与这个项目。“我们车友会有2000多名车友,平时我们也呼吁有余力的车友为公益做贡献。虽说购置AED需要自费,但倘若能救助他人,也是很值得的事。除了保障我们自身的安全之外,还能一路推广人人急救的理念。”
蓝天救援队队员、研发工程师武伟也是首批自费购买AED,加入“救在身边,移动AED项目”的车主之一。接受过急救专业培训的他告诉记者,有AED的介入成功救助的概率会更高。
跨界合作
将推动院前救援技能的普及推广
“救在身边,移动AED项目”启动后,如何让项目广而告之,推动更多的私家车主自费安装是一大难点。
购置AED的价格并不便宜。武伟透露说,自己买得早,购置的是进口设备,机器和配件加起来的价格接近3万,且电池、电极片都有保质期,价格不菲。他建议,配什么价位的AED可以根据车主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国产品牌约莫几千元就能配置。
“后来,我们收到了一些车主询问,但为了避嫌,不是很方便推荐AED品牌。”上海蓝天救援队急救培训负责人宋德品表示,目前车主愿意加入该项目主要还是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至于如何推广该项目,在车上配备了AED的蓝天队员张琪有自己的想法,“我本身是蔚来车主,在我的宣传后,已经有六七位车主积极响应。接下来我还打算和一些车企合作,在销售环节就呼吁车主能对车辆配置加装AED,有备无患。”
现场,记者还邂逅了“车爽爽”和“大鲜汽车讲堂”两位抖音汽车博主,两人是专程从宁波赶到上海的。汽车博主黄志远告诉记者,自己全网有2000多万粉丝,其中抖音有1000多万粉丝。他对这个公益项目很感兴趣,接下来希望在视频中尽可能向私家车车主多推广“移动AED”的理念,也会参加使用AED的培训。接下来,会考虑联合更多博主,一起为该项目发声。“其实现在90%的新款新能源车可以远程开门,不用破窗那么麻烦。”
据上海蓝天救援队理事长助理高峰介绍,下一步,救援队将会同广大车友,对AED区域配置、精细化培训推广、效果评估、人工智能应用等对项目做更有效地提升。“我们期待与各界合作推动院前救援技能的普及推广,以项目为契机,提高市民的院前急救意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