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服务热线|垃圾桶是够了,那倒垃圾的人呢?
2024-07-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此前,为缓解游客扔垃圾难题,吴江路增设了两组垃圾箱,同时也添置了湿垃圾收集容器。增设垃圾桶后,吴江路上找垃圾桶的游客变少了,但仍然有垃圾被扔在地上、椅子上。小容量导致垃圾桶很快被塞满,保洁员需要在两处垃圾桶安置点来回奔波,为了及时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好。这些保洁员一天站着工作12个小时,不是在清理垃圾,就是在清理垃圾的路上,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并没有歇息的时间。

 效果明显  增设垃圾桶后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一个多月前,吴江路和泰兴路交叉口增设1组垃圾桶,吴江路中创大厦后门口增设1组垃圾桶,中创大厦红墙后面还添设有湿垃圾和干垃圾收集容器。时隔多日,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再次来到吴江路,发现两边仍是热闹非凡的商铺,路上的游客也丝毫未减,但手拿垃圾寻找垃圾桶的游客消失了。

相反,离垃圾桶不远的地方,站着和坐着吃东西的游客变多了。王先生因为通勤在南京西路换乘,因此经常过来这边吃点美食。记者采访他时,他就站在离垃圾桶十步之内的位置,品尝大肉串。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站在垃圾桶旁边时,他表示,“这离垃圾桶近,而且挺干净的,等下吃完可以直接扔掉。”他认为增设垃圾桶对游客来说更加方便,因为周边的小吃店铺比较多。

记者注意到,身穿灰色制服的保洁人员手拿扫把和簸箕一直在街上走动着,他们的眼光一直盯着地面、凳子和花坛,寻找着自己的“猎物”。就在采访的功夫,保洁员童大叔在花坛里发现了一团卫生纸,将其扔进了簸箕内。

 保洁工作  垃圾清扫、分类、地面和垃圾桶冲洗 

晚上八点,吴江路的游客渐渐散去。童大叔和同事两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垃圾清理工作。

他先将中创大厦前垃圾桶内的垃圾全部倒在干垃圾收集容器内,随后,他把垃圾箱拖至一边,用水桶冲洗好几次地面后,又把它回归原位。

紧接着,他推着大型黑色垃圾桶,往街的另外一头走去。“以前只有这种大型垃圾桶,这种垃圾桶放在街道上不好看,所以一般盖上盖子,放在红墙后面。”童大叔指了指手里的黑色垃圾桶,边走边说。童大叔所说的大型垃圾桶就是干垃圾收集容器。

记者跟随童大叔来到50米之外的另一处垃圾桶放置点,同样是一组三个垃圾桶,分为干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尽管垃圾桶分了三类,但游客们并没有完全按照细则操作。

本来不大的干垃圾桶里面被纸袋子占据了大半空间,而卫生纸理应被扔在干垃圾桶内,却湿哒哒地躺在了湿垃圾桶内。据上海垃圾分类细则,无论多湿的废纸巾都属于干垃圾。

“现在虽然增加了这种垃圾箱,但是体积小装不了多少垃圾。”童大叔说着便将里面的垃圾全部倒在了干垃圾集容箱内,一鼓作气地收拾了三个垃圾桶。“只要垃圾桶一满,我们就要收拾。”交叉路口没有放置垃圾桶的时候,童大叔和同事只需要负责一个点位的垃圾清理。而像现在这样的垃圾清理工作,童大叔每天来回至少十几遍。

之后他推着大型垃圾桶返回,途中路过一个过道,动作熟悉地将楼梯下的黑色垃圾袋一并带上。这是楼上几家店铺的厨余垃圾,也归童大叔他们负责。他先将厨余垃圾扔进湿垃圾集容箱,然后将干垃圾放在一旁,等空下来再给他们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会被放在浅桶里面,分装的垃圾下班后会被集中收在垃圾房内。

很快,垃圾车来收湿垃圾,刚站定的童大叔又协助湿垃圾的清理。垃圾车走后,童大叔和同事又忙着清洗垃圾桶。半小时下来,童大叔没能歇够一分钟。

 全年无休  持续的垃圾清理,有限的垃圾桶和保洁员 

53岁的童大叔是安徽人,家人都在上海。原来在工地干活,之后因为工地老板去了更远的城市,不想离老婆孩子太远的童大叔,在上海找了现在这份保洁工作。老伴也是保洁员,在另外一家物业公司。

童大叔一家租住在上海火车站附近,每天电动车通勤二十分钟,但每次晚班回家都要夜里12点。

童大叔所在的物业公司工作安排是,员工无论白班晚班,每天工作整整12个小时。早班是6:30-18:30;晚班是11:00-23:00。如果是上晚班,童大叔上班前自己通常会在家吃一顿当做早午饭,晚饭他会带点饭菜到工作的地方,公司为他们提供了吃饭的休息室,里面配备有冰箱、微波炉供他们保存、加工熟食。下午4点吃完晚饭后,童大叔晚上11点下班回家一般还要吃一顿宵夜,洗漱后睡觉便要到凌晨一点。

“我们上晚班的还好一点,上早班的他们还要把地都洗一遍。每天都要洗。”童大叔说。

“公司负责这条路的一共六七个人。同事都五六十岁,年轻人不愿意干这个,只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干。”童大叔无奈地向记者介绍,“一个月6000元,没有绩效,没有五险一金,全年无休,不包吃不包住,保安比我们好一点,保安包住。”

“没有垃圾,上班时候也不能坐着休息。如果公司巡逻队来了,不能看到我们没有干活。”说完没多久,童大叔又和同事提着拖把和水桶干活去了。

 官方举措  尽可能平衡垃圾乱扔与垃圾清理问题 

南京西路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沈煜介绍,街道一直在宣传垃圾分类,对临街商铺也进行过培训。街道也一直在同第三方合作,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今后会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游客正确投递垃圾。

负责吴江路场地管理之一的企业——置业集团工作人员柳女士也表示,对于吴江路垃圾桶太小导致垃圾乱扔的问题,公司会考虑更换垃圾桶类型,减少保洁人员的工作量。

关于保洁人员的工作内容和福利待遇,沈煜表示这方面具体由物业公司管理,但在高温天气,街道会对保洁员、保安等室外工作人员进行慰问,还与全家、罗森等便利店进行合作,免费为他们提供休息场所和补水服务。根据《劳动法》,室外工作人员会由所属公司为他们提供高温补贴。

对此,记者向置业集团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她表示,在高温天气,公司会走访慰问公司员工,为他们送去清凉解暑用品。但保洁未与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属于第三方外包人员,不属于获得公司福利的对象范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