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年企业家对话,上海为民营科创企业注入创新新动力
2024-07-29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民营科创企业的创新能力?一场“创·先锋 话·蝶变”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成长圆桌会,让青年科技企业家们与有关部门面对面展开了对话。

  // 上海给了这些青年人创新机遇 //  

企业向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圆桌会上,市科委科技企业服务处副处长薛博仁介绍说,党的二十大之后,除了原有的技术创新,市科委还在推进企业承担更多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让企业在完成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慢慢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上海也因此推出了从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上海青年科技创业2024年度十大先锋之一,朴烯晶新能源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张文龙正是上海科创扶持政策的受益者。三年前参加了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创在上海”的大赛后,他创立了现在的这家企业,正式加入到科技创业的大军中来。两年半的时间里,已完成了4轮融资。“很幸运的就是在最好的年龄,有机会走出实验室,开创新的一番事业。”

作为一个民营科技初创企业,由于在新一轮新能源材料研发应用中的国产化贡献,张文龙带领团队参与了国家2030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的答辩,有机会参与到“十四五规划”超高纯聚合物领域的技术攻关。他所研究的超高纯聚合物领域也正服务于上海的三大主导产业。

“举个例子,人形机器人的关键支撑材料和关节材料,都是我们这个材料的应用范畴。隔膜材料目前国内大概2.5%左右的国产化率主要是我们做的。”张文龙说,希望未来能继续立足上海的三大主导产业,做好自己的细分赛道,做出更多创新。“做到两个引领,一个是技术创新引领,第二个是需求引领,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张文龙说,自己是2008年来到上海的,到现在已有16年了。“上海给了我很多,给了我事业平台,给了我创新创业的机会,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上海这座城市做出更多贡献。”

  // 要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便捷服务 //  

“要强化企业治理,要在产业引导、产业细分领域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希望在科技人才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撑”……会上,来自人工智能、新材料、合成生物、集成电路、增材制造、网络安全等领域的青年企业家济济一堂,既展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勃勃生机,也提出了不少建议,大家希望在科技人才、科技金融、企业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先行先试等政策激励和制度设计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对此,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表示,今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离不开广大民营科技企业的贡献。要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她指出,民营科技企业一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将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持续打造高水平研发团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渠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科技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加强科学家、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打造平台服务新阶层创新创业实践 //  

本次圆桌会议是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矩阵项目,由市委统战部、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指导,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支持,市科技创业中心“聚创HOME”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主办。

为更好团结凝聚科技创新创业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在市委统战部及市科技工作党委的指导下,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积极打造了“聚创HOME”。作为上海第二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基地汇聚了一批志愿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的服务机构,加入惠企助企服务联盟,共同助力培育科技企业高质量跨越式成长新动能。第一批“新阶CO-Service”服务联盟在会上获授牌。

“我们将为‘聚创HOME’基地的新阶层创新创业人士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服务。”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顾莹姝介绍说,上海技术交易所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数字化新型技术交易平台,推动技术交易大规模、高效率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作为连接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重要桥梁,将打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构建平台化、国际化、市场化、资本化、专业化的第四方平台。两家机构都将为新阶层创新创业人士提供专业所需服务。

此外,科大讯飞、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上海联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促进中心等不同服务联盟成员单位,也将为基地和新阶层创新创业人士带来不同的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热潮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