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色文化季|讲好“光荣之城”的故事,上海舞台唱响越剧《好八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上海越剧院创排的现代越剧《好八连》在宛平剧院上演。当过去过去演惯才子佳人戏的越剧男演员们穿着迷彩服亮相舞台上的时候,台下观众一片惊呼。此次演出也是“光荣之城”上海红色文化季的重要参演剧目。
越剧《好八连》由家喻户晓的“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改编而成。“过去,党叫我们站马路,站就要站好;现在,党叫我们搞特战,搞就要搞成。”这句贴在好八连宿舍楼里的警言,表明了八连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任务,也支撑起越剧《好八连》“两次转型”的叙事线,并通过两代指导员的心灵交流串连起两个时代。
故事始于一次军事考核,激烈的矛盾冲突、紧迫的时间任务,构成全剧硬朗飒爽的气质。与此同时,作品坚守越剧本体,在军事考核外壳下,细腻饱满的思想情感是本剧的内核,借此发挥越剧的抒情性、细腻性和善于刻画人物心理的特色。
其实,当演员们穿着军装,举着猎猎红旗向前迈进的时候,这个“画风”和之前人们印象中的越剧完全不同。在很多老戏迷印象中,《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那才是越剧,即便是越剧现代戏,《祥林嫂》那才是越剧。所以《好八连》对于越剧艺术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上海越剧院95后青年男老生张艾嘉演过《红楼梦》也演过《西厢记》,但是这次他要在《好八连》里演青年路华和特种。对于从才子佳人戏向红色题材军人戏的转变,张艾嘉对青年报记者说,他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因为其实过去他就当过两年的兵,对军营生活很了解,对军人也有感情,“其实就把我们作为男生的平时的生活状态和气势演出来就可以了,但前提是仍然要保留越剧唱腔流派的特点。”张艾嘉表示,能够在八一建军节参演《好八连》他感到很光荣,这又让他想起了过去军营的火热生活。
作为越剧中生代男小生,徐标新这次承担了指导员一角。徐标新是越剧名家陆锦花的弟子,为了彰显军人声线,徐标新在唱腔方面,以陆(锦花)派唱腔为基础,但是在唱法上加了胸腔共鸣,同时借鉴了范瑞娟先生的范派,吸收了其他剧种男声发声方式,如沪剧、锡剧,让自己的声音更加饱满浑厚,体现指导员的沉稳感。在表演上,他则更多吸收了话剧,更加自然、生活、真实。最后在舞台上体现得效果也是不错的,十分英姿飒爽。
观众宗先生是位越剧老戏迷,他告诉记者,《好八连》是对越剧男生戏的一次重要突破。最早越剧完全都是女演员来演,即便是男生戏也由女演员来饰演,所以有所谓女小生和女老生。后来袁雪芬这一批老前辈推动“男女合演”,舞台上才出现了男演员,尹派小生赵志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现在《好八连》完全是一个男生戏,而且完全有男演员来饰演,这是前所未有的。当然,过去越剧开宗立派的大师都是女性,各种流派都是按照女声来设计的,男女的声线不同,要让男演员唱好流派特色,此次《好八连》在唱腔设计方面也应该是花了大量精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