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小水滴”,青春志愿助力美好滨水空间建设
滕越(左一)带领青年志愿者捡拾垃圾。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我常常在思考,如何通过绿色护河行动,进一步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传承江河历史文化?”自两年前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以来,来自黄浦区“一江一河”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领队滕越,心头时常萦绕着这个问题。
“我长大后要在黄浦建造一个滨水空间,让全世界的游客都来到这里,感受上海的风采。”有一次,滕越在开展“滨水治理的共建员”相关活动时,邀请小朋友们分享活动收获时,一位小朋友递给她这样一张小纸条,这让她十分意外,也正在这一瞬间,她更加坚定了开展好每一场“小水滴”绿色研学系列活动的信心。她深知,在“一江一河”志愿者们的带动下,活动不仅是有意义的,更多人也正在与这座城市“双向奔赴”。
黄浦区“一江一河”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团市委社会工作部和黄浦团区委的指导下,围绕“江河文化的讲解员”“滨水治理的共建员”“河清岸绿的守护员”三大职能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这些被亲切唤作“小水滴”的志愿者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还延伸至小学生。与此同时,“小水滴”们所服务的对象除了广大市民,也多见新业态从业群体和青少年。
小水滴青年志愿服务队每月都要开展一场“行走的团课”。沿着四川路桥,经第一加油站、樱花谷驿站、乍浦路桥抵达外滩源,“Citywalk”全程不过400多米,却是一条追溯上海开埠的历史到迎接未来的路线。“‘一江一河’不仅是记载着城市的变化,同时蕴含着城市底蕴和文化记忆,我们希望通过活动激发青年的使命感与认同感。”滕越表示。
樱花谷驿站是一个集党群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游客服务站、户外工作者服务站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站点。每逢周末,“小水滴”为过往游客等提供接水、问询、充电等便民服务,宣扬垃圾随身袋、垃圾不乱丢的文明新风尚。驿站每天迎接着不同游客,但更有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群体青年驻扎,在志愿者的服务下,这里成为了一个休息点。
和团课一样每月常态化开展的还有捡拾活动。一拨拨“小水滴”们来到樱花谷驿站,领取垃圾拾取工具与垃圾袋,沿着苏州河缓步而行,小到一个烟头都得弯腰捡拾,按照上海市垃圾分类条例进行分类称重,传递环保理念。滕越介绍,为了增加趣味性,开展了如“捡拾大PK”等活动。在身体力行的清扫活动中,“小水滴”感受滨水公共空间的环境建设,了解苏州河的过往与现在,见证城市发展与变迁。
年轻的“小水滴”,用青春的活力与辛勤的奉献滋润着这片土地,这支小小志愿服务队也收获了成绩,荣获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一个人的能力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希望通过‘小水滴’带动更多青年助力城市发展。”滕越说,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祖国的每一条河流都变得又干净又清澈又宜居。
== 背景 ==
青少年积极参与“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一江一河”公共岸线贯通开放提升,努力实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将“一江一河”滨水地区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和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公共空间。2022年,结合这项市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团上海市委联合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建委,以保护和服务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为着力点,以滨水文化、水岸治理、生态环保为切入口,推出上海“一江一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该项目得到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截至目前,江河沿岸各区累计上岗“小水滴”青年志愿者5000余人。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