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短跑名宿裴芳鼓励晚辈:秀出自我,享受奥运
2024-08-02 上海

随着巴黎奥运会开幕,中国健儿的身姿再次闪耀奥运赛场。前上海女子短跑名宿裴芳也非常关注奥运赛事,期待着新一代中国田径运动员能够获得辉煌成绩,同时也仿佛梦回青春岁月,当年赛场上的一幕幕闪回眼前。

上世纪80年代末裴芳开始在中国田坛崭露头角,1989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获得100米和200米项目冠军,同年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获得200米项目冠军。

1990年裴芳代表中国队参加了北京亚运会,1997年的希腊雅典世锦赛是裴芳短跑生涯的巅峰,当年已经26岁的她与队友在4*100米接力项目中获得42秒92的成绩,该成绩是亚洲女子首次打开43秒,冲进世界赛事决赛,收获了第八名,并打破该项目亚洲纪录。那一年裴芳也获得了个人百米最快纪录11秒09,进入该项目的世界前20位。这个成绩至今依旧是上海女子运动员百米短跑最佳成绩。

对于裴芳而言,没能参加奥运会一直有些遗憾,不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她也有幸担任火炬手参加了火炬传递,“北京奥运会永远是我们这代运动员心中的盛会,也是中国老百姓内心的骄傲,”如今巴黎奥运会也已经开始了,裴芳看了开幕式,也感觉到奥运精神一直在传承着,“法国人的浪漫和创意还是很不错的,开幕式有很多亮点,也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够圆梦巴黎。”

裴芳表示自己当运动员的时代,参加的赛事有限,但如今中国田径运动员有了更好、更科学的训练,有更多比赛的机会,整体水平提高很快。“科技在进步,运动员的训练方式也在进步,尤其是田径运动员,科学的方法对他们的提升很大。也许我们那个年代,偶尔能跑出非常好的成绩,如今的运动员可能上限和我们那批差别不大,但他们的下限更高,整体水平也更高。”

退役后,裴芳曾担任上海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田径运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也一直在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田径人才,她表示自己当运动员的时代,练得很勤、很苦,为了训练比赛,也放弃了许多文化学习的时间,“但现在的运动员训练方式更科学了,训练效率更高,他们很多都是高校生,文化教育也比较充分。”

时代带来的另一个区别则是老百姓对体育健身有了新的观念,“以前竞技体育和全民体育泾渭分明,到了奥运会,大家都是观众。但现在全民健身意识大大提升,更多的人从看体育到参与体育,比如跑步已经成为非常时尚的运动。”裴芳表示,这才是一个体育大国的内涵,“全民身体素质提高了,人才的基本盘大了,那么竞技体育的成绩也自然会提升。”

裴芳提前进入退休生活后,也一直积极参与运动,“老一代的人们觉得退休了,自己的使命也完成了。可我们这一代人,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了,但同时也开始用另一种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裴芳表示,很多退役的运动员,退休的老教练,如今不但积极参与运动健身,还会到学校、训练班去带小孩子,继续发挥余热,“对于运动的热爱相伴终身,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

新一代的运动员,尤其是00后这一代,非常自信,也乐于秀出自己的个人风格。比如吴艳妮这样的田径选手,打扮非常时尚。对此裴芳也很支持新一代运动员尽情展现自我,“我当运动员的时代,我们的媒体还不发达,很缺少机会去展示自己,我记得一段关于我们的纪录片还是日本媒体拍的。”裴芳表示现在是一个好时代,“如今人人都可以自拍,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我非常喜欢看运动员的一些自拍短视频,关于他们生活的。运动员虽然为了各自的项目付出很多,但生活同样可以很有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和网友们一起分享。这是自信,也是乐趣。”裴芳认为,这份自信也将助力中国健儿们发挥出更好的水准,也祝愿他们在巴黎实现各自的梦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