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63.4℃的机坪上,他们挥洒汗水保障好每一个航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
继8月1日上海气温冲上40℃,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之后,今天,上海最高气温再次达到40.0℃,上午8时许多地方的气温已经接近或超过35℃高温线。这样的高温酷暑天,对上海两大机场众多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都是严峻的“烤”验。在气温超过60℃且毫无遮挡的机坪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如何保障航班的?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在浦东机场实地体验了一番。
※ 10余公斤加油接头挺举过头数十次 ※
上午10时07分,从成都飞来的国航CA4503航班降落在浦东机场,随后向着T2航站楼停靠的桥位滑行,此时,在它停靠的桥位附近,飞机加油员、安检飞机监护员、行李装卸员等保障人员都已经在机坪上待命。
“只有我们等飞机,不能让飞机等我们。”出生于1998年的张辉是浦东机场航油公司的一名飞机加油员,算上实习的一年,今年已经是他第6年“战高温”。在等待的时间里,张辉和同事互相往身上喷了些降温喷雾,“昨天天气预报报了红色高温预警,但飞机发动机旁边的温度远远不止40℃,可能要达到60~70℃,因为飞机加油是个持续性过程,所以高温天真的挺考验(我们)的。”
张辉介绍说,飞机加油的时间从2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长航线的飞机一般要1个多小时,比如货机,一般都是航程比较远的,加油量也比较大,一般要加100多吨,耗时就要1个多小时,而这期间,作为加油员要一直在现场,既要监控加油车的设备正常运行,又要确保飞机加油顺畅。
10时29分,CA4503航班稳稳停靠在了桥位,作为飞机加油员,张辉也立马忙碌了起来。放置轮档、连接导静电线、连接加油栓、连接航空器加油接口、检查确认、开始加油……给一架飞机加油,他要完成近40个操作流程,大部分作业都是独自完成。
经过几个小时的高温炙烤,此时机坪上的温度已经达到了63.4℃,飞机发动机旁边更是热浪滚滚,张辉将10多公斤的加油接头举过头顶,还要弯腰俯身将20多公斤的地井接头拆卸,不一会儿已经是满头大汗。
张辉表示,目前正值暑运,浦东机场的航班量很大,一个飞机加油员每天要为20~30架飞机进行加油作业,“我们每天在机坪上的工作时间要将近9个小时,因为在太阳底下暴晒的时间特别长,所以要穿长袖的工作服、厚底的防静电鞋,还要戴手套,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保护(措施)。”
※ 每日步巡步数超过3万步是常态 ※
暑运期间,上海两场日均航班起降超2000架次,飞机停场期间,安检飞机监护员要全神贯注地注意监护区域周边情况,确保人员和车辆按规通行,避免无关人员和物品的靠近,确保航空器安全。他们每天在高温下步巡超过3万步,累计距离超过20公里,只为让每个航班平安准点起飞。
90后韩凯在浦东机场当安检飞机监护员已经有13年,对于“战高温”他也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们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因为天气比较热,所以机场也给我们增加了换岗的频率,一般是在岗半小时休息半小时。”韩凯说,飞机停靠后,按照工作流程,他们要对航空器周围进行观察,检查工作人员的通行证和反光背心是否合规,同时还要避免无关人员和物品靠近航空器,“我们一个人负责一片区域,而桥位之间的间距大概有80~100米,要不间断巡逻,高温期间在机坪上的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一天下来超过3万步是常态。”
在韩凯眼中,每年的6-9月都是“暴晒”的季节,虽然今年暑期才过了一半,但他的脸、脖子、手臂都已经晒得黝黑,“按照安全规定,我们工作时不能戴帽子,所以会抹点防晒霜,但也没太大作用。”这几天,上海持续高温,机坪上的温度时不时就超过60℃,韩凯工作时的体感也格外炎热,经常上岗还不到10分钟,制服就已经被汗水浸湿,每天喝3升水是“基本操作”。
在韩凯对飞机进行监护时,行李装卸员闵礼彬也在挥汗如雨。在航班进港后和起飞前,机场地服行李装卸员要弯着腰在客机货舱不到1.3米高的狭小空间内呆45分钟以上,快速完成每一件行李的码放和装卸,搬运过程中做到轻拿轻放,确保旅客行李不会受到重压和损坏。
中午时分,密不通风的货舱内犹如蒸笼,汗水从闵礼彬的脸颊和后背流下。“一天下来,我们的工作服上都是白花花的盐霜。”闵礼彬说,每位装卸员平均每天要保障8个航班,搬运超500件行李,完成上千次装卸动作。而他们辛苦的付出,只为行李和货物能够安全、高效地送达目的地,送到旅客手中。
※ 争分夺秒保障货物高效进出港运输 ※
浦东机场西区货运站生产三部负责保障14家航司,每天近40架次航班的货物装卸运输,货运站理货员每天要操作超过2000吨货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坪空侧的作业区域没有顶棚遮挡,理货员在机坪滚滚热浪“炙烤”下,根据操作规章和流程,认真细致、有条不紊地完成板箱号确认、条码清理、外观检查等一系列作业,确保板箱100%接受无遗漏。
上海机场货运站出港组装员顾建华介绍说,随着货站开通了跨境电商国内转国际中转货物翻板业务,库区组装货量大量增加,尤其是需要人工进行重新拆板理货、搬运组板后按照装载要求称重。高温酷暑天里,理货员们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手中的工作却一刻不停,争分夺秒保障货物高效进出港运输。
在浦东机场,还有一支“倔强大叔队”——平均年龄46.4岁的上海边检站执勤十三队,主要负责浦东机场口岸出入境货机和客货机机组人员的边防检查工作。副队长封俊说,这群“倔强大叔”要在酷热的机坪上忍耐噪音,及时发现查处各类签证不符、手续不全等案件,确保口岸安全无虞。
为了提升机组人员通关效率,“倔强大叔队”还自主研发了实质性检查“智眼”系统,实现了对货机全覆盖式精准管控,并通过“互联网+”边检服务、“单一窗口”单子申报平台24小时“随申随办”、直接往返免办、机组人员快捷通道自助备案等举措,自暑运以来已经为2800余架次货机、超16万名机组人员提供了通关便利,平均节约出入境时间40分钟。
记者从上海机场集团了解到,暑运启动以来,受放假集中出行的学生客流和探亲、旅游客流叠加影响,上海机场航班量、客流量持续走高。数据显示,7月1日至31日,上海浦东、虹桥两场日均起降航班2273架次,同比增长9.6%;日均旅客吞吐量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7.1%。日均出入境旅客量10.6万人次,同比增长57.8%。7月27日,浦东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突破2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