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昆曲艺术与数字化融合,这一传统艺术人才培训在沪开班
2024-08-0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当昆曲艺术与数字技术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化学反应?为期90天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本月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开班。记者在开班仪式上获悉,这一人才培养项目将以技术赋能昆曲艺术的创作与传承,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目前影视行业的动作捕捉、三维扫描等数字技术相结合,建构昆曲艺术的数字影像资产库,培养一批“昆曲艺术+数字技术”的“两栖”紧缺型、高素质人才。

  ◆  为何古老剧种需要数字化?  ◆  

为什么古老剧种需要数字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从自身经历出发,谈到了昆曲艺术当代复兴成果的来之不易。他表示,戏曲艺术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艺术,希望学员们可以努力学习,用各种知识丰富自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适应现代化需求。

国家艺术基金督导专家、著名剧作家罗怀臻教授初次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师相识时,就被俞振飞老师的一声笑所震慑,“但苦于当时没有技术能够将这一幕保存下来,“这或许正是现在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存在的意义所在。”罗怀臻说,今天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明天的历史。正如山西戏曲石刻、陕西皮影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正在探索数字化留存,将昆曲艺术进行数字化也具有深刻意义,“既可以为自然人的表演提供遵法、参照,又可以成为AI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真正的艺术与技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在山脚下分手,又在山顶上重逢”,国家艺术基金督导专家、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两次荣获中国电影最高奖“金鸡奖”影片导演滕俊杰用法国作家福楼拜的这句名言点明了当代数字技术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这次项目的开展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也让他看到了中国戏曲在数字时代的希望。“希望大家兼具信心与格局,在未来拿出满意的成果。”

而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挂职副院长黄剑波看来,数字艺术已然从一种“想象”变成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介绍道,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的师生一直在从事“技术与戏曲结合”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将数字技术融入进昆曲的创作与传承中,使得昆曲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给观众,让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再次迈向新的高度,对于学界、业内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  共同发掘昆曲艺术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方法  ◆  

国家艺术基金上海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表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传统戏曲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已然成为时代所需,本次项目的开展也正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昆曲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不仅是昆曲艺术传承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从昆曲的历史、理论,到昆曲戏画、服饰、妆造、音乐、戏曲文化、戏曲的新媒体传播,再到动作捕捉技术、三维扫描、AI影像生成技术,以及数字影像合成、数字化录音、影视调色……未来的一个月中,培训班将开设昆曲身段与昆曲艺术理论,身段动作捕捉数字化技术与实操,数字造型、场景、动作合成与鉴赏三个主题模块的课程。

项目负责人、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祝明杰介绍,这一艺术人才项目由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将依托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展开,同时联袂昆曲艺术表演界、学术界的知名演员与资深学者,以及影视特效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与资深从业者等精英师资力量,通过三大课程模块的设置,力求推动昆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技艺融合,守正创新”,以数字影像技术、AI技术赋能昆曲创作与传承,发现数字化昆曲文本适配不同虚拟造型、数字场景的无限延展的可能,探索昆曲艺术IP的产业化新路径。

“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成为昆曲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数字化技术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共同发掘昆曲艺术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方法。”祝明杰说。

此次培训遴选了来自全国的31名相关专业骨干学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大学)主任、湖北大学教授周丽玲从事地方戏曲高校传播工作近20年,她表示,将以技艺融合、守正创新为目标,努力做到学有所成。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罗贝贝则希望能结合自身的专业基础,不断推动昆曲艺术载体的多元化。上海戏剧学院舞美设计师冷锐学习戏曲出身,从事戏曲化妆11年,她认为,把握艺术创作与科技赋能关系、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当代发展是年轻从业者的责任,希望能以培训为契机增长艺术创作与教育创新能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