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 暑未消,专家建议这样养生
2024-08-0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8月7日,正式进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虽已立秋但实则还是在夏天,酷热延续,上海今天迎来了今年的第28个高温日。今年上海怎么这么热?气象部门解释说是因为副高往年在海上,今年在上海。另外,暑热虽还未散去,但是养生之道可以先学起来,专家建议我们立秋后这样养生。

  上海今年为什么这么热?  

酷暑持续,今天上午9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再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今天最高气温达38℃。需继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风力方面,今天吹东南风,风力在3~4级,相对湿度90%~40%。

降水方面,尽管大气中能量充足,但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对流很难发展起来,午后局部的雷阵雨可能性不大。但金山、青浦、嘉定这些靠近江苏浙江的地方,傍晚到夜里可能会有对流天气。

由于副热带高压维持、海上的热带系统又不影响华东沿海,北方的冷空气进场也延缓了,本市的高温天气会持续到下周初。一直到11日,副热带高压继续强势“控场”,本市最高气温维持在38℃附近,最低气温29~30℃,空调24小时不停的节奏。

上海今年究竟为什么这么热?气象部门解释说,最直接的原因是今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常年这个阶段时副热带高压的中心位置一般是在海上。然而,今年近期的副热带高压更强大的中心位置就在上海附近。今年副高位置更西、更北,并且更强。也就是说副高往年在海上,今年在上海,这就是造成本市今年这么热的根本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与高温相伴的是午后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每天的天气不同,触发条件不同,这些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同,上海气象部门会在微信“上海天气发布”、微博@上海市天气、“上海知天气”APP等官方渠道,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请市民朋友们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

  秋季养生要防燥  

常年立秋之时,全国平均气温开始呈下降趋势,虽然南方暑热正盛,但北方部分地区秋意渐起。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和庆祝丰收,民间有贴秋膘、啃秋、晒秋、祭土地神等习俗。虽说暑热还未退散,立秋的养生之道咱们可以先学习起来。

据上海市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袁萍介绍,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注意防燥。

饮食养生方面,袁萍建议以养肺为核心,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

同时,秋季养生要注意收敛肺气,如食用苹果、橘子、猕猴桃、白萝卜、白梨等。银耳、豆腐、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还可以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但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

最后,药物养生方面,袁萍提醒道,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芡实、麦冬、百合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