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这就是奥运,这就是中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巴黎奥运会迎来闭幕式。
塞纳河两岸的法式老建筑,见证了奥运的百年沧桑。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意义非凡,人类正走出战争的阴霾,用竞技与交流来抚平伤痕。“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上,奥运村的概念也是首次出现,让各国的参赛者聚在一起。开幕式上,塞纳河畔放飞了和平鸽……
百年之后,奥运五环回到了巴黎,在一个充满纷扰与不确定的时代,也背负着特殊的时代使命。正如两年前北京冬奥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在些许磕磕绊绊下最终顺利举办,弘扬着“更团结”的奥运精神,两周的奥运时刻也留下了太多动人瞬间,包括许多绚丽的中国元素。从中国健儿到中国观众,都用自己的表现向世界展示着新时代的中国,将中国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促进世界更团结更和平的发展。
我们为突破鼓掌,从郑钦文到潘展乐,都在各自领域实现奇迹般的耀眼成绩。男子4×100米混合泳打破了美国人40年的垄断,女子艺术体操打破欧洲人60余年的垄断,花样游泳的靓丽舞姿传递着中国艺术之美,5名女拳手的飒爽英姿诠释着中国巾帼之风,刘焕华在大体重项目的突破展现着中国阳刚之力。即便女子曲棍球没能拿到金牌,但队长欧紫霞与举重冠军李发彬一同担当闭幕式旗手,每一次突破带来的惊喜,都让我们沉醉。
我们为拼搏呐喊,从完成21套动作的张博恒,到拼到内收肌断裂的石智勇,从5战奥运的竞走名将刘虹,到14岁的滑板少女崔宸曦,他们的每一次拼搏都赢得了国人的支持与鼓励,无关奖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总是赛场上宝贵的财富。
我们为友谊点赞,何冰娇手上那枚小小的西班牙奥委会的徽章,成为巴黎奥运会永远的闪光点。中朝韩乒乓健儿领奖台上的合影,成为代表和平的名场面。没有展现最好的状态,不影响张雨霏与池江璃花子互换徽章,延续友情。没有成为混双组合,不妨碍马龙与已经退役的石川佳纯互换徽章,彼此尊重。赢下团体金牌的孙颖莎也向张本美和赠送了徽章,希望对方成为我们未来的强大对手。
我们展现自信,这是新时代中国选手拥有的感染力。尤其是“00后”们,不仅开始挑起中国体育的大梁,并将他们的自信传递给每一个人,全红婵的“小小巴黎,拿捏”,潘展乐的“不满意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我们”,都在向世界宣誓:这一代中国人,平视世界,无所畏惧。
我们力求公平,这是奥运乃至所有竞技的生命力。直接叫板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维护国际奥组委、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权威,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中国运动员的应有权益,也是与全世界运动员一起对抗不公,打造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让奥运赛场更纯净。
我们永远爱国,这是健儿们不断奋斗的源动力。连续两场3小时恶战后,精疲力尽的郑钦文始终在咬牙坚持,因为为国征战无怨无悔;面对粉丝递来求签名的五星红旗,潘展乐婉拒,因为国旗永远是最神圣的。为祖国赢得荣誉,激励着健儿们全力以赴,不断向前。
站在双人划艇领奖台上的刘浩掩面哭泣,作为聂耳的老乡,他坦言能在巴黎唱起国歌感到无比的荣耀。《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重大演出,就在1938年于巴黎举行的世界反法西斯大会上,由华侨们奏响,当时许多旅法华人听得热泪盈眶。2024年的巴黎,从罗兰加洛斯的菲利普·夏蒂埃球场,到国际展览中心的乒乓馆,中国观众一次次与健儿们集体合唱国歌,留下了太多感人画面。
1984年的洛杉矶,《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响起,为中国拿下历史首金的许海峰一边抹泪一边说:“终于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以奥运金牌展现国力,确实是那个年代、那一代中国奥运先行者的使命。
40年后,随着李雯雯霸气一举,为中国代表团锁定了第40枚金牌,这是中国队创下境外参加奥运会夺金的新纪录,但夺金不再是唯一使命,我们更希望通过奥运会的影响力,让更多国民参与运动,热爱运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我们更希望以奥运会为契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我们更希望在奥运赛场展现中国精神,传递相互理解、公平竞争的理念,促进世界团结共赢;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健儿们超越自我,在拼搏中实现自我价值,去展现一个蓬勃向上、追求卓越的中国。中国已经过了掰着手指头与别人比金牌的时代,借用华春莹之前的话,“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要成为更好的中国。”下一个4年之后,运动员们将回到洛杉矶,回到奥运梦开始的地方,续写中国的奥运传奇。
巴黎之夏,魅力十足,也必将成为健儿们难以忘怀的经历。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这座城市: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停留巴黎,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巴黎永远会与你在一起,因为它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对于我们的健儿来说,他们享受巴黎,告别巴黎,怀念巴黎,并开启新的旅程,樊振东在自己的许愿卡上写道:巴黎很美好,未来一定更美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