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上海书展明天揭幕,“中心活动区”的重磅归来说明了什么?
2024-08-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2024上海书展明天将拉开帷幕。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今天提前探营书展主会场上海展览中心时发现,今年书展的布局除了新增上海商城一楼广场约200平方米的“国际艺术图书专题展示区”之外,还有一个变化,一度消失的中央大厅的“中心活动区”又回来了。在记者看来,“中心活动区”的回归,恰恰说明书展对“书香上海”这个目标的坚持。

  ※  “中心活动区”回归迎来一片点赞  ※  

记者探营时发现,在中央大厅的“中心活动区”,工作人员已经把主席台和观众座位摆设停当,背后硕大的LED屏开始轮番播放书展的宣传片,明天这里就将坐满嘉宾和读者,等待签售的读者又要绕着两旁的楼梯排起长队。“这老味道、老感觉又回来了呀!”记者在心里默默地感慨。

“中心活动区”一如其名,是每年上海书展主会场真正的C位所在。在这里讲座签售的文化大咖不计其数,很多书展的“名场面”也发生于此。应该说,“中心活动区”在很多读者心里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不过,去年的上海书展上,“中心活动区”一度被取消。当时主办方的考虑是,他们要真正实现书展的“动静分离”。没有了“中心活动区”的讲座和签售,整个中央大厅会安静很多,这显然有利于读者的观展体验。同时,在原“中心活动区”的空间里,安排上座椅,供读者休息阅读,为提高服务水准而努力。

可是,一些新问题也出现了,地处C位的“中心活动区”,是整个上海书展真正的核心所在。没有了核心区域,书展的人气就分散了,结果整个中央大厅显得空空荡荡,尽管总体读者人数不少,但还是让人觉得书展人气不如从前。

“我还是要为‘中心活动区’的回归叫好点赞。”作家王先生对记者说,在很多作者心目中,中央大厅的“中心活动区”一直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希望能够来这里作一次讲座和签售,就好比很多运动员都希望登上奥运会领奖台。而读者韦女士听说“中心活动区”重新归来也很兴奋,“你知道吗,我每次去逛上海书展,必定是直冲‘中心活动区’,要看看那里有哪个大牌在签售。这都成了固定保留节目了!”

对于“中心活动区”的恢复,相关负责人表示,书展举办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切实助推“书香上海”建设,只要有利于吸引更多读者来逛书展,有利于推动阅读产品的销售,有利于知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那么这些措施就应该得到坚持和完善,这也是书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当然,这次“中心活动区”也不是简单地回归。记者注意到,为了降低中央大厅的分贝,在“动静分离”的方向中寻找平衡,主办方这次有意减少了“中心活动区”举办活动的频次。就拿8月14日书展首日来说,“中心活动区”的活动只有7场,和往年相比起码减少了一半。

此外,友谊会堂也将扮演重要角色,除了一层大厅之外,二楼的影剧院、三楼的宴会厅都将悉数开放,举办阅读活动。展览中心的东厢房、西厢房、东广场篷房、西一馆一层也都将设立独立活动区,东二馆的诸多会议室也将举行众多阅读讲座活动。这一套操作,都是为坚持“动静分离”,提升读者的逛展体验作出的努力。

  ※  读者担心的点,书展都想到了  ※  

读者逛上海书展一般有几个担心的点。

第一点就是如果路过上海展览中心,临时想进去逛一逛,可不可以现场买票?答案是肯定的。主办方告诉记者,他们这次准备发售40万张门票,虽然大部分都是线上销售,但也预留了一些门票在现场销售,售票点就在上海展览中心延安中路和南京西路东西两侧入口。这其实是一个便民服务台,不仅售票,还为读者提供指引和为参展认识提供专用通道。

第二点就是天气这么热,有没有可能快速进入场馆?记者在现场看到,书展主会场所有的入口都拥有完善的安保和检票设施,一套流程下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快。但是主办方说,今年实行实名制登记入场,提醒持票读者事先绑定门票和个人信息,加快检票。

上海书展期间,气温虽没有极值高温,但日最高温度也将达到35℃。主办方将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包括在展馆外排队区配备户外雾化喷淋系统。

除了高温还有暴雨,很多读者担心来逛书展被淋成“落汤鸡”。对此,主办方表示,他们已对可能突发的雷电暴雨制定了预案,在便民服务台预备了雨具,包括一次性雨衣等,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停车难。建于1955年的上海展览中心地方是大的,但因为建造年代久远,没有考虑更多的停车需要,所以停车场很小,书展期间也不对公众开放。针对读者的担忧,主办方表示,上海书展现场因场地空间有限,无法提供机动车停车服务,建议市民读者绿色出行。如果要停车,那与上海展览中心相邻的静安嘉里中心一如既往与书展紧密合作,提供一定数量车位的停车服务。凭上海书展购票绑定信息及任意金额静安嘉里中心消费小票,即可在商场客服台领取2小时免费停车券。

  ==  相关链接  ==  

2024年上半年“上海好书”发布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今天发布“上海好书”半年榜。共选入2024年上半年出版的30种图书,其中主题出版类3种、人文社科类13种、文学艺术类5种、少儿读物5种、科普生活4种。

主题出版是重中之重。格致出版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聚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上海人民出版社《人间清白——首届中央监察委“龙华四烈士”》,首次以纪实文学形式描摹了“龙华四烈士”等早期纪检监察先驱的革命群像和奋斗故事,展现党在极端严峻恶劣的环境下,探索开拓纪检监察工作的奋斗历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为国铸盾——中国原子弹之路》,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和“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回顾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之路。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一路奔北》系驻点原型科研单位调研采风的科技类现实题材网络文学。

此次“上海好书”中有不少是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建构具有学理逻辑的汉藏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的历史叙述与文明史观。上海三联书店《宋元山水画之变:从环境生态看中国艺术史》展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东华大学《中国最美服饰丛书——五色华彩马面裙》归纳198种中国传统色分类,制成“华彩·国色”色卡第一版,真实再现马面裙之绝美。少年儿童出版社《丹青街》系书画题材的儿童成长小说。

一些文明互鉴的书也值得关注。《第一次遇见马可·波罗》系“第一次遇见”系列图书重点项目第一种。上海译文出版社《君幸食:一场贯穿古今的中餐盛宴》,是英国学者扶霞·邓洛普继《鱼翅与花椒》《川菜》《鱼米之乡》后,对中餐历史及实地研究的结晶。上海三联书店《如何打开中国艺术》汇集25位艺术史领域权威学者,聚成一部“中国艺术史指南”。

上海出版从来都是紧跟社会热点。上海文艺出版社《去北川》基于作者挂职北川期间的观察、思考,聚焦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陶文钊长期研究国际关系史,继推出多卷本《中美关系史》后,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

作为科技创新之城,上海的科学出版一直都是很强的。上海教育出版社《我能帮上什么忙?——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精神科的工作,为患者扫除接受治疗的障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走出地球的生命》为国内首部以空间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科普作品。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中国高科技成就绘本”系列(第二辑)用中国科学家的专业与热爱为儿童带来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图画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