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果青年心连心,上海青联、青文联为青海果洛送去“服务大礼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与上海相距2000多公里。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果洛的第15个年头,两地已结下深厚情谊。
8月10-13日,“石榴籽一家亲 沪果青年心连心”上海青联、青文联走进果洛系列活动在果洛顺利开展。活动期间,团市委相关工作人员、市青联委员、市青文联会员等一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青海考察的路线,前往位于西宁市的宏觉寺和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调研学习。除了捐赠物资、资金外,上海青联的青年医学专家们送去两场义诊,上海青文联带去了颇具江南底蕴的文艺演出,两地双创青年积极交流,践行“沪果青年心连心”。
◇ 艺术不分地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
独唱《上海飞》、昆曲《牡丹亭-游园》、口技模仿秀《轻听果洛》……8月11日晚,带着浓浓的上海情谊,“石榴籽一家亲 沪果青年心连心”上海青文联果洛义演在果洛州格萨尔影剧院上演,上海青文联6位文艺工作者携手3位当地青年歌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第一次来果洛,山美水美人更美。”上海独角戏艺术传承中心艺术指导部主任陈靓还用两句藏语拉近了与藏族观众的距离。 一个人、一张嘴、一把扇子说尽天下事。陈靓为当地观众奉上了独角戏经典作品、也是自己表演过多次的拿手好戏《金陵塔》,将近一分钟的绕口令,将近一分钟的拖长音,在高原上表演十分不易,陈靓经过彩排的适应后,义演现场完美呈现,“这次表演也是对我学习成果的验收,看看非遗项目除了传承外,能否通过现代人的演绎有所突破,被更多人关注。”
彩排加义演,陈靓和同台的果洛歌手逐渐熟络起来,这也让他深深感受到,艺术不分地域,艺术感觉是相通的,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共表演三个节目的上海越剧艺术习传所(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张艾嘉成了现场节目最多的嘉宾,行头也属他最多。越歌《江南 江南》、越歌《水乡rhyme》和越剧《三看御妹》选段呈现戏曲创新的成果和传统经典作品的韵味。特别是《水乡Rhyme》是新创歌曲,在义演现场进行首演,“古道深巷,镌刻岁月沧桑。流水小桥,承载情意绵长。”音乐动人,歌词婉约,让藏族观众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魅力。
多次参加义演的张艾嘉是第一次来到高原,记得以前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时,张艾嘉有一些少数民族同学,但真正来到果洛,更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排练时我们也和藏区歌手交流,他们的歌曲非常动听、优美,我希望以后有机会把优秀的文艺作品带到高原。”
独唱《声声慢》,淮剧《大洪流》选段,上海淮剧团青年演员王俊杰带来的两支曲目各有特色。这名95后在演出当天凌晨才赶到西宁,当天一早又赶到海拔更高的果洛玛沁县,排练时感觉“一口气顶不上来”,一直在努力适应。义演现场,他的两首曲目让藏民感受到南方艺术的美妙。“这是我第一次来高原义演,当我站上舞台拿起话筒,可能有一种精神力量让我忘记了高原反应的难受。”
果洛青年也带来三首曲目,一首《哈达献给远方的朋友》情真意切,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演唱者麻切仁措是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生,为了这场演出,这名05后从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麻切仁措从小喜欢唱歌,高三开始学习乐理,高考时,这名果洛少女和上海发生了链接,在报考上海音乐学院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关心和帮助,一半学费由学校教师捐助。“这次义演的歌曲是我自己选的,想用自己的歌声欢迎来自上海的你们来到我的家乡。”
因为藏族歌手唱歌发声方式有自己的特色,麻切仁措在上音认真学习更专业的发声方式,“我看了义演,很欣赏上海艺术家们的风格和唱腔,很秀美、典雅。”
◇ 10位医生高原义诊,跨越千里送健康 ◇
接连两天,10位上海青年医学专家赴青海果洛玛沁县人民医院、玛多县人民医院,开展上海青联“青小医”志愿服务队果洛爱心义诊活动,义诊涵盖妇科、眼科、普外科、骨科、心血管内科、心外科、泌尿外科、骨关节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9个专科。
“医生,我的脚踝太疼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珅接待了一位50多岁的男性藏民患者,在义诊前一天左脚脚踝突然疼痛,体检时刘珅发现他的脚踝肿胀、发红,一摸皮肤温度升高,按一下脚踝,对方露出了痛苦面容,“询问病史时得知他以前有过外伤,但不会相隔那么久突然疼痛,又检测脚踝的稳定性,最后得出结论是痛风。我建议他第一降低尿酸,第二要调整饮食。”
义诊中,刘珅接待了多位50-70岁的病人,仔细询问病史,做现场体检,不少是因为陈旧损伤、外伤导致疼痛并发症,也有和藏区饮食有关导致的痛风关节炎。“在明确诊断开具药方后,我还会告诉他们日常保养,减少疼痛。”
在玛沁县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赵婧接待了20多位前来看诊咨询的藏民。赵婧说:“看下来问题最多的是干眼症,老年人患白内障、结膜炎比较常见,这些眼病大多与高原地区紫外光折射强烈有关。我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建议他们做好防护、使用眼药水,还有一位有明显散光问题的姑娘,我建议她去上一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随着近年来上海对当地医疗帮扶工作的展开,院内已经具备不错的医疗条件,配备了验光、测眼压等基本的医疗设备,也引进了一些东部先进的医学理念、培训机制,这让赵婧感到欣慰。
在海拔4300米的玛多县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葛海燕成了当天最后一位接待完藏民患者的医生。那位男性病患因为呼吸道不适前来义诊现场,他被肺结核困扰三年,曾在华西医院诊断并治疗,治疗过程很规范。“一般情况下,结核病的治疗分为短程和长程治疗,通常在两个月时调整用药,六个月时评估是否可以停药。但这位病人并没有按时复诊,只是断断续续地用药。”葛海燕花了十多分钟仔细给他分析,最终还是建议先做胸部CT进行比,“这次义诊我遇到好几位患肺结核的病人,这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需要藏民朋友注重健康管理。”让葛海燕感动的是,当他们准备坐车离开时,这位患者一直向她招手,说着感谢的话。
其实刚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时,平时注重运动的葛海燕有很强烈的高原反应,血氧饱和度一度掉到了59,但她通过吸氧、深呼吸并做呼吸康复锻炼,很快做好调整。这也是她自日喀则后第二次上高原义诊,“还是想学有所用,用自己的专业帮助更多患者。”
◇ 果洛州双创青年得到“一对一”指导 ◇
皮质箭筒,嵌有金属装饰的皮质钥匙扣,拼色牛皮手提包,玛沁简逸生活店负责人年智尖措拿来近10个不同品类的手工制品。果洛州玛沁县山下咖啡负责人依西卓玛带来了咖啡店的手幅、挂耳咖啡……在果洛州青少年学习驿站举行的沪果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上,从事酒店管理、手工制品、咖啡创新的果洛州创新创业青年不仅带来自己的产品,也带来自己对所属领域的思考,与来自上海青联的委员们进行思想碰撞。
95后果洛创业青年年智尖措是皮具手艺匠人,三年前他和妻子打造了玛沁简逸生活店,今年扩店后达到了40平方米,有手拎包、钥匙扣、手袋等20余种皮具制品。从设计、制图到手工缝制均自己完成。“这款手包用的是牛皮、羊毛、牛皮绳,可搭配配饰,皮具也十分耐用。”因为自己打板自己做,思路比较局限,年智尖措很想开拓设计视野,也想收徒弟来带动产量,更想了解如何通过线上来推介自己的品牌。
上海市青联委员、上海童优优商贸有限公司电商主播顾俊杰从事服装品牌研发和互联网营销工作,2020年开始直播带货。在他看来,手艺人能产出好作品,但不一定会推广自己,“我觉得可以拍摄皮具制作过程,用短视频形式做分发,并在1至2个单品上做深耕挖掘。”
依西卓玛姐妹开的山下咖啡就在玛沁县,主要将咖啡文化和民族内涵做融合创新,店里用藏式咖啡碗,不久前还上市了黑青稞拿铁,首次尝试用果洛班玛的黑青稞酒做黑露拿铁。现场依西卓玛还展示了用阿尼玛卿山“春夏秋冬”包装的挂耳咖啡。“我想拓宽本地咖啡渠道,也想提升线上推广能力,目前正尝试做短视频。”
上海市青联委员、蓝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超说,他可以帮忙对接上海陆家嘴国际咖啡节,为山下咖啡牵线搭桥,“我觉得可以借助青联平台,两地形成常态化的机制,多对接交流。”
浦东新区青联副主席、上海闽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金龙则建议,先要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同时踏准时机,找到自己的特色,用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在网上脱颖而出。
作为本次活动的环节之一,沪果共青团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捐赠价值230400元的护眼灯;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海尚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共青团果洛州委捐助5万元用于青少年工作经费。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邬斌表示,此次走进果洛系列活动既是学习之旅、感恩之旅,也是交流、交往、交融之旅。上海共青团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做好项目合作、阵地建设、资源共享等,进一步提升“三交”工作质量和深度,持续深化沪青两地团员和青年交流与合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