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又增新内容,“人民坊”设计方案广邀人民来建议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全面展示“人民坊”基地征集情况以及入围设计方案。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开展如火如荼,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近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又有了新的内容,2024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坊”设计方案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正式开幕。
这一活动,是上海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又一创新,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营造更多有用、好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人民坊”,使“人民坊”真正体现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
杨颖/文
“人民坊”设计方案请您来评判
当前,上海正在全市1600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内,因地制宜建设“人民坊”和“六艺亭”。其中,“人民坊”是为市民提供党建服务、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社区议事等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六艺亭”是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休息驻留的小体量服务驿站,两者都是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回应人民关切的重要组成。
今年4月至6月,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联席办)会同全市各区选取出16处“人民坊”基地,组织开展设计方案征集,共收到来自境内外240余家设计单位和独立设计师团队的472份成果,经评审共计评选出16个卓越创新奖、16个优秀创意奖、31个美好创作奖和84个佳作提名奖。
开幕式上,主办方邀请了6位卓越创新奖获奖代表,围绕设计方案进行交流分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建筑设计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晓恒先生,作为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三合一综合体的获奖代表,介绍了本次获奖作品——“叠院绿坊”。方案将垃圾处理站置于半地下室,并以草坡覆盖,最小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建筑以高低错落的绿坊组织形态,形成叠院;景观延续东侧绿地,高低起伏,可观可游,形成建筑内部丰富的空间,为人民提供舒适的活动场所。德国珮帕施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PPAS)中国区负责人张宁先生,作为黄浦区黄浦滨江人民坊的获奖代表,介绍了“绿色中的舞动”。
方案以“纽带”为设计理念,从“催化”“聚合”“绿色”“无界”出发,围绕打造“城市的纽带、桥头的纽带、绿色的纽带、人民的纽带”,创造服务功能综合体,协同桥头与核心道路节点景观,消弱道路割裂,以富有表现性的覆土建筑,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活动空间,构建吸引人民,无界进入体验的开放格局。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副主任建筑师陈波先生,作为杨浦区殷行街道文化活动分中心的获奖代表,介绍了本次获奖作品——“无界链接·全龄有径”。
方案以“无界链接,全龄有径”为主题,通过“活力中枢贯通”“活力元生长”“活力全龄共振”计划,打造无边亲和社区。以人民坊为城市触媒,活力单元扭转成坡,串联各公共空间,打造全天候开放、绿意盎然的活动间层,使之成为一个所有人皆可自由漫步的广场、可轻松交往的客厅、可体验自然的花园。
“人民坊”建设请您提建议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从7月31日至8月31日,以设计展板、视频短片等形式,全面展示16个“人民坊”基地征集情况以及147个入围设计方案,市民可以关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参观。除了欢迎市民参观,主办方还特别在线上也同步开展“我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坊献一计”人民建议征集活动。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联席办副主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明前指出,今年目标新建改建“人民坊”不少于110个、“六艺亭”不少于50个,未来希望在全市1600个社区生活圈单元内,都能以“十全十美”公共服务为导向,因地制宜建设一站式综合服务设施“人民坊”和若干个小微民生设施“六艺亭”。同时强调,本次“人民坊”设计方案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听取市民群众意见,以确保“人民坊”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和高质量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并表示今后将继续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四个人人”城市治理共同体。
杨颖/文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