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唾手可得的时代,为何还要来书展?读者吐露心声
2024-08-17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郦亮、施培琦/图

“为什么要来上海书展?”这个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去发问了。因为在图书唾手可得,网上的折扣可能更多,还送货上门的今天,读者挤破头“去书展买书”的时代应该已经过了。那书展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一些读者对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见偶像    “见到偶像可以开心一整年”  

还在读大学的朱怡可8月15日晚赶到上海书展友谊会堂的时候,三楼会议厅已经不让上去了,因为“日本推理女王”凑佳苗和“中国推理之王”紫金陈的对谈现场已经爆满。保安师傅不让进,朱怡可急得都要哭出来了,这时正好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要再一次上楼采访,和主办方一顿商量之后,就把小朱也带上去了。

郦亮/图

“你知道吗,我太喜欢凑佳苗了,从上一本《告白》开始,就喜欢上她了。”小朱一边对记者表示感谢,一边诉说她见到偶像的兴奋。凑佳苗这次带来的是新作《赎罪》。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她说,是因为上一本《告白》也是两个汉字,而且销售很不错,所以这次她也用了两个汉字。“你看凑佳苗多可爱啊,不是吗?”小朱对记者说。

写过《坏小孩》《无证之罪》等重要作品的紫金陈说,他对小说的“设局”很看重,一定要开头好看,结尾反转。而凑佳苗则表示,这次她去上海图书馆参观,看到一尊一滴水滴下来泛起涟漪的雕塑,她突然觉得自己写推理小说也是这样,起点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却最终能够激起波澜。朱怡可告诉记者,因为凑佳苗的作品会涉及到一些犯罪推理,所以她心里觉得凑佳苗是一个冷峻黑暗的人,到现场一看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她好幽默、好开朗、好阳光、好可爱,推理作家难道都是这么分裂的吗?”

不管怎么说,朱怡可说见到偶像自己可以开心一整年。而来书展能看到偶像,是一批读者心中书展存在的意义之一。著名作家王唯铭8月16日晚在书展主会场签售英文版新作《上海建筑传奇》,记者碰到一位读者葛先生。老葛称自己是王唯铭的粉丝,他的书老葛基本上都读过,“有一种激情,那是源自对这座城市的深刻理解。”老葛坦言自己不懂英语,但也会买一本英文版的《上海建筑传奇》让王唯铭签名,“我到上海书展来,就是来看看王老师。”王唯铭一场签出了惊人的310本书,粉丝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施培琦/图

  听知识    书展最火爆的是健康讲座  

不能否认的是,很多人是冲着免费“听知识”来上海书展的。凑佳苗和紫金陈的对谈固然很热,但其实书展最火爆的还是那些汇集了众多医学专家的健康知识讲座。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医学专家聊健康热点(复旦大健康科普)丛书”新书首发暨座谈会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像陈女士那样四五十岁、五六十岁的读者。

这套丛书可谓是名医云集,比如《神经内外科专家聊健康热点》由中山医院前党委书记汪昕、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担任,《五官口腔专家聊健康热点》由五官科医院院长周行涛等人担任,《儿科专家聊健康热点》由儿科医院院长王艺等人担任,《美容皮肤专家聊健康热点》由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等人担任。

郦亮/图

而座谈会上也汇集了各领域的医学专家。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说,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被确定为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之一。儿科医院院长王艺则介绍说《儿科专家聊健康热点》收录婴幼儿照护、儿童各大系统生长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心理呵护、科学保健、合理用药以及新冠感染等7大方面23部分82个儿童相关的健康热点话题,凝聚了诸多儿科专家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真实的切身经验、辛勤的付出以及对儿童健康的关爱。

陈女士听得很认真,一边听还一边作着笔记,“你知道吧,这些专家平时挂号特别难,有的已经不怎么出诊了。所以机会很难得呀!”陈女士见缝插针地和记者聊了几句。她在书展没有买书,但她准备去听几场健康讲座,“要买书,让儿子到网上去买。”

今年书展的健康讲座相当多。除了“医学专家聊健康热点”之外,还有“申康科普面对面”活动,此外明天还有“大健康工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这些和健康知识有关的活动,总是能够吸引大量读者。

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从来就是上海书展的一项使命,所以才会举行每届多达1000场左右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涵盖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这也意味着,书展可以吸引各个领域和层面的读者前来参观,确保所有读者在这个平台上都能有所收获。

  敲图章    打个卡就心满意足了  

小红书上有关“上海书展盖章攻略”笔记已经快3万篇,大家就知道今年书展“敲图章”有多火了。其实现在几乎到了无处不敲章的地步,博物馆里有敲章,书店里有敲章,就连不久前的ChinaJoy也有敲章。书展把这一招拿过来用,虽然不是首创,但也是屡试不爽,确实吸引了大批读者。

读者齐同学大概两年前开始有集章的喜好。他的集章本里已经有几百枚图章了,至于为什么要来上海书展敲章,他说得很直白,因为书展里的出版社最多,每个出版社每个摊位几乎都有敲章,这样一天敲下来收集上百个图章不在话下。“在书展的一天敲章量,相当于过去的半年。”

书展上的大部分图章是随到随敲的,但对这些免费章,齐同学不是很看得上,他们有几个集章的圈子,“这类章晒到群里面去,不会有人看得上的。”看得上是那些“限定章”,比如有的出版社摊位会准备两枚图章,一枚是不附加条件随便敲的,一枚则要么关注抖音号要么购书才能敲。而这种“限定章”往往做工更加精美,设计感也更强。齐同学是想多敲“限定章”的,但他也颇有微词,“敲个章还要买书,这章也太贵了吧。”

在今年书展上,像齐同学这样,为了敲章而来书展的读者不在少。有的人来之前,把各种敲章攻略研究得很深,细化到每一个出版社摊位的图章式样,然后就一家一家地去敲。“敲章就意味着来书展打个卡,也挺有意义啊。”一位读者说。当然,也有专门的“敲章客”,在敲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于是敲完章就读起书来,甚至于还买回家了。这对于书展来说,当然是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现在都说,书展存在的价值归根到底就3个字“体验感”,谁能做到让读者体验平时所体验不到的感觉,谁的影响力就大,销售就好。当然,敲章也是“体验感”的一部分。只是今年有点过于“一窝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郦亮、施培琦/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