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付细菌耐药,竟有一种可以吃掉细菌的病毒!上海已成噬菌体研究应用前沿阵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当病人出现严重肺部感染,甚至细菌耐药时怎么办?原来,还有一种可以吃掉细菌的病毒。你知道噬菌体吗?这是一种微生物,对人体没有危险,可以吃掉细菌的病毒。
细菌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50年抗菌药耐药性将造成1000万人死亡,甚至超过在2050年癌症的死亡人数。8月17日,记者从2024第七届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上获悉,目前上海作为中国噬菌体治疗临床应用的发源地,已成为集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噬菌体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前沿阵地。
这是一种可以吃掉细菌的病毒
“你知道噬菌体吗?这是一种微生物,对人体没有危险,可以吃掉细菌的病毒。”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是本次大会的主席,他给记者解释,“以前肾移植病人第一年死亡原因,54%是因感染而死,当抗菌药对病症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噬菌体可以治病救人。”
朱同玉教授举例说,比方说移植病人术后顺利康复需要闯过好多关,如何避免术后感染?病人肺部严重感染住进了ICU,但是却因为严重耐药,无药可用?对这些患者来说,噬菌体就可能提供了一种救治方法。
“从全球范围看,抗菌药物都陷入了储备不足的困境,目前全球每年会有一到两个新的抗菌药物出现,而同期变异的耐药菌却有几十种。抗菌药物研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变异的速度。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朱同玉教授表示,在耐药菌流行日益严峻的今天,噬菌体以其特异性为耐抗生素细菌的治疗提供了一条解决之路。噬菌体自发现以来即被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动物等细菌感染或污染,缓解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向人类的传播。
上海累积治疗200例超级病毒感染病患
目前,对抗能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各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我国13个部委日前联合印发了《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噬菌体就是专一感染并杀死细菌的病毒。我国噬菌体临床应用开展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17年成立了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在国内临床噬菌体治疗领域属于领先地位。今年7月,复旦大学噬菌体研究所成立。上海作为中国噬菌体治疗临床应用的发源地,已成为集噬菌体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噬菌体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前沿阵地。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治疗了200例非常复杂的超级病毒感染病患。那些原本没有救治希望的患者,在噬菌体治疗下,奇迹般被救回来了,这让大家都很振奋。”朱同玉教授告诉记者,新疫苗可以帮助病人远离病毒感染,提高患者10年生存率。而药物的发现,可以使得原来无药可治的患者,现在完全治好。
“未来,我们还可以应用计算机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配型,运用合成生物学编辑生成新的噬菌体。”他告诉记者,也希望能加强对噬菌体疗法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支持;鼓励噬菌体疗法的研究,鼓励探索噬菌体疗法未来在临床试验、新药审批、生产质控等方面的监管流程与指导标准,从而更好地发挥噬菌体疗法的价值。
期待更多青年医务人员加入
目前离噬菌体疗法已经很近,每年都会有一些应用噬菌体来治疗临床超级耐药菌感染的病例报道出来。
“但是,噬菌体目前并没能获得大规模的临床使用。一方面我们对于噬菌体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噬菌体的种类繁多”,讨论中,青年专家认为,另一个原因就是还缺少噬菌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要对噬菌体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有可能正确地应用噬菌体疗法。
记者了解到,今年大会期间,首次噬菌体治疗技术种子营拉开序幕,培训内容围绕共识解读篇、临床实操解读篇、开营顶咖说、论文撰写解读篇、课题申请解读篇和学员考核篇,对30余位临床、检验技术、临床科研和GCP管理领域的中青年骨干人员展开为期2天的培训,并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噬菌体治疗技术种子营旨在培训具有管理视野、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高级别种子人才,赋能学员具备从头开展噬菌体治疗临床实践和研究的能力。
“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这种病菌,加入研发、运用的领域,最终是让更多患者受益”。朱同玉教授表示,目前上海作为中国噬菌体治疗临床应用的发源地,但是需要更多的噬菌体研究人员,包括学校、医院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构建更广泛、针对临床耐药菌的噬菌体资源库,最终才可以实现噬菌体大规模的应用。
此外,专家们再次强调,目前对付致病菌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有些人在感冒的时候可能会吃抗生素药物来缓解病情,但实际上,对于病毒性的感冒,吃抗生素远不如喝点热水更有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