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干眼竟是缺“油”引起!专家:疏通“管道”的同时,还须日常重视
2024-08-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随着全民“读屏”时代的到来,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干眼患者接近3亿 ,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

记者从8月17日在沪召开的MGD(睑板腺功能障碍)光热脉动新势力全国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在各家医院等眼科门诊,干眼患者比例可高达30%。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最为常见,超过八成。在此,专家特别提醒,如果已出现眼睛干涩、胀痛等症状,千万莫轻视,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导致干眼加重,重度干眼者可能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  超八成干眼患者是缺“油”  ◇  

眼干涩、烧灼感、异物感、眼痒、视力模糊或波动等眼部健康问题所困扰。有人认为眼睛出现上述症状就是患上了干眼,其实不然,他们患上的很可能是睑板腺功能障碍。

“30岁却拥有50岁的睑板腺”,艺人杨迪“睑板腺消失”的消息日前冲上热搜。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者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正是干眼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干,眼睛也会干。之前干眼常见于老年人群,但是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都有,甚至还有五六岁的儿童被诊断为干眼。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眼表及干眼学组委员曾庆延教授告诉记者,电子产品是导致干眼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本身患有眼部疾病、过敏的人群也很容易伴发干眼。此外,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干眼。

“干眼,传统观念上觉得是缺水,其实不是,更多的是缺‘油’。”曾庆延教授表示,干眼分为五种类型,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最为常见,占比超八成。

据介绍,睑板腺位于眼睑内,开口于睑缘,类似整齐排列的小“油管”,负责分泌脂质(睑酯),维持泪膜稳定,防止泪液蒸发。睑板腺分泌的睑酯与眼泪中的水分混合形成泪膜,保持眼睛表面湿润,防止干燥。当睑板腺功能障碍时,睑酯的质或者量下降,无法有效保湿,导致眼睛干涩,这就是干眼的主要病因。

研究显示,有86%的干眼患者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体征。如果长期未得到治疗,会加重干眼症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睑板腺萎缩和失去功能。

  ◇  干眼治疗疏通“管道”是关键  ◇  

一旦出现干眼症状,很多人觉得“滴个眼药水就可以解决了”,真的是这样吗?

曾庆延教授告诉记者,对于很多干眼患者,在病情不太严重时,通过注意用眼或使用人工泪液,症状能得到一定缓解。然而,对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如果睑板腺长期堵塞,会发展为睑板腺萎缩,甚至消失,所以需要通过专业持续的治疗逐步恢复睑板腺的功能。

“疏通堵塞的睑板腺管道是治疗的关键。”曾庆延教授表示,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物理治疗应用最为广泛,例如睑缘清洁、热敷和按摩等。”

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爱尔康全新一代爱来视睑板腺光热脉动复合治疗仪目前在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旗下等13家医院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标志着更多受MGD困扰的患者将受益于光热脉动复合疗法。“睑板腺疏通的关键在于睑酯的充分融化,但传统的热敷方式常常难以达到所需的治疗温度。”爱尔眼科上海特区角膜及眼表学组副组长陈岩博士表示,此次引入的睑板腺“光热脉动”复合治疗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物理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它通过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直接作用于睑板腺深层,加热并疏通睑酯。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可视化操作可以实时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眼睑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陈岩博士还提醒,干眼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抗战”过程。“要改变观念,提高对干眼症的重视。“干眼轻则引起不适感,如刺激、干燥、疼痛,影响生活和休息;若久拖不治,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甚至穿孔,最终失明。因此,干眼必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尽早就医,并配合医生定制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长期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将干眼症对眼部的伤害降至最低。”

  tips  

如何预防干眼症的发生?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多参加户外活动,“目”浴阳光。

二是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保证维生素的摄入,足量饮水。

三是做好眼部清洁与保湿工作。在空调房时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提升室内湿度。

四是科学用眼,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应每隔30分钟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可通过远眺、闭目养神、做眼保健操等方式来放松眼睛。不要在黑暗环境中,特别是关灯后使用电子产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