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成立5年,16项新政为临港新片区提供全方位保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8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周年发展成就以及支持政策有关内容。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临港新片区累计引进人才约10万人,年均增长97%。为临港新片区积势蓄能提供全方位保障,新一轮支持政策包括5个方面共16项政策措施。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
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
五年来,临港新片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建设具有“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的现代化新城。赋予重点企业在人才落户额度管理方面更大自主权。充分发挥好“临港菁才卡”作用,让人才在临港低成本居住、低成本创业、高质量生活。以优质教育为核心功能,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新开办包括上海中学东校、华师大二附中奉贤校区在内的33所基础教育学校,加快落地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临港校区,积极筹建中德科技大学。
以运动休闲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年轻态气质。临港新片区通过冰雪世界、海昌公园、幻云东方等IP的巨大影响力聚集人气,同时积极谋划落地更多文体项目和重要赛事,让临港成为上海年轻人重要休闲运动目的地。16号地铁线实现进一步提效增能,两港快线即将建成通车,市域铁路南枫线即将开工建设。
此外,为向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临港新片区构建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五年来,临港新片区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华师大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香港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等高水平机构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至1493家。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年产值突破3200亿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四大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1%。累计签约前沿产业重点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额超6200亿元。今年上半年,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47.1%,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产业规模与产业生态持续提升。
发布新一轮支持政策
包括5个方面共16项政策措施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临港新片区始终坚持以“五个重要”为根本遵循,实现了高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4%,区域经济规模迈上了新台阶。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快速有效解决区域发展建设遇到的堵点难点,新一轮支持政策包括5个方面共16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更好集聚利用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资源。全面提升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激发金融创新动能活力、加大海内外人才集聚力度、围绕人才需求优化住房政策等4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持续提升对各类要素的吸附整合能力,加快打造“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
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方面,主要包括汇聚优质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增强科技金融服务支撑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不断优化资源布局,积极探索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改革路径。
围绕布局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方面,主要包括打造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加快智能网联装备创新应用、推动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等3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通过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招引,加快培育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实体经济能级。
围绕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载空间方面,主要包括培育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新优势、完善现代化新城功能配套等2项政策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更好统筹推进开放软环境提升和硬设施建设,成为上海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的重要枢纽。
围绕完善保障机制方面,主要包括加强财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支撑、健全工作机制等4项政策措施,立足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加大支持保障力度,为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