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奶奶”孙子继承专项基金,表示要帮助更多都江堰贫困孩子
2024-09-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援抗震救灾,上海第四聋哑学校退休教师卖掉自己在上海的一处房产,筹得450万善款在四川都江堰市新建学校。自此,她被亲切地称作“上海奶奶”。那一年,2000年出生的孙子朱纪扉只有8岁。去年,奶奶撒手人寰,朱纪扉成为了“沈翠英专项基金”的后继人。

今天(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上海奶奶沈翠英正式安葬上海福寿园。当看到奶奶的数字人形象跃然而出的时候,朱纪扉顿时哽咽了,在奶奶墓前献上玫瑰花后,他表示将传承奶奶的遗志,帮助更多的都江堰贫困孩子。

00后孙子与大家共忆“上海奶奶”

决心把奶奶的大爱传承下去

“亲爱的家人们,朋友们,大家好!离开大家快一年了,能用这种方式和大家重聚,我很开心……”在纪念活动上,沈奶奶的数字人形象与现场的亲友、嘉宾“隔空相见”。当看到沈奶奶的形象时,前来送别她的陶小姐的泪哗地一下流了出来。

1947年生于上海的沈翠英因为捐房而成为知名慈善人士,曾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捐房只是开始,此后的15年间,沈翠英一直在都江堰市开展帮困助学、扶贫助农,并亲力亲为投身公益慈善,帮助当地农民销售红心猕猴桃,践行自己帮助当地“从输血变造血”,实现乡村振兴的慈善理念。2023年10月15日,76岁的“上海奶奶”沈翠英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去世。

从捐建学校到公益助农,2009年后沈翠英的慈善初心渐渐扩展到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等事业上。沈奶奶虽然走了,但她开拓的慈善事业并未止步。她的孙子朱纪扉成为了“沈翠英专项基金”的后继人。

“奶奶的离世,令我们都悲痛万分,作为她的孙辈,我一边思念,一边也决心把奶奶的大爱精神传承下去,作为对她最好最深刻的纪念。”朱纪扉娓娓道来“浦江爱,岷江情”这个公益项目的。“这个名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希望,它曾经架起了都江堰与上海沟通的桥梁,将都江堰企业积压的商品带到上海进行销售,成为了上海抗震救灾的重要一环。而16年后的今天,都江堰已经走出了灾难的阴影,拥抱新时代的发展,我们希望‘浦江爱,岷江情’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让这一名字拥有全新的内涵与意义。”

朱纪扉介绍说,项目的初心是希望为都江堰的学生们提供一个感受上海城市风貌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在项目提出后,不断有社会各界领导与爱心人士对项目表达了支持与建议,至爱杂志、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通过大量的筛选,选出了愿意参与的志愿者家庭。”

就在三天之前,在该项目的支持下,首批活动结对的四组爱心家庭和都江堰市的老师代表已于7日-9日完成了三天两晚的上海之旅。

“他们入住了上海家庭,参观了上实小学,领略了上海的城市风光,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情谊。爱心家庭安排了各种活动迎接他们的到来,有五光十色的外滩四件套,也有承载历史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夜晚,孩子们在江边畅聊。相信在他们记忆中,这将成为一段难忘、精彩、意义深刻的回忆。” 朱纪扉表示,伴随着都江堰孩子们而来的,还有来自都江堰的熊猫课堂,上海与都江堰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互相启发,让都江堰的文化也在上海这座都市中,生根发芽。“相信‘浦江爱,岷江情’能够像十六年前那样,成为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的一座桥梁,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平台。作为奶奶的接班人,传承她的大爱精神是我应尽的责任。也期待在未来,能够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共同推动项目不断向前发展,让爱的种子在两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他还介绍了“浦江爱·岷江情”二期项目内容,未来将以链接教育资源、加强文化交流为出发点,开展两地师生双向公益探访活动。

数字人奶奶“重生”

纪念碑旁种下猕猴桃树

2002年,曾在病榻上的沈翠英说过一句话:“大家做好事、传承爱的力量,整个社会都有这种爱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当众人还沉浸在追思与缅怀中时,AI数字人“沈奶奶”现身大屏幕,用熟悉的语调和大家打招呼。画面中沈奶奶一一与家人、朋友,以及她最放心不下的尚慈翠英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问候,殷殷嘱托令人潸然泪下。

当天,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都江堰市、上海市(区)两地民政局,福寿园国际集团领导,众多爱心企业、公益人士以及上海4所高校的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沈翠英的纪念活动。在回顾影像中,一帧帧画面勾起了大家无尽的怀念。

为缅怀沈翠英老人的卓越贡献,传承其慈善精神,由上海福寿园雕塑设计师团队宋佳丽、李绪武、丁佳共同创作的纪念碑同时揭幕,纪念碑采用框架造型,寓意灾后重建家园之意,“手”的造型取自沈翠英曾任聋哑学校老师的身份象征,大手牵着小手,生动展现了她对都江堰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纪念碑旁的猕猴桃树,则具象展现了沈翠英浇灌的爱心已结出硕果。

“亲爱的婆婆,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儿媳施艳表示,在这半年多的筹备的时间里,从纪念碑精心设计到不断修正打磨,从一个手部线条对照照片抠细节,设计师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用心。幕后策划团队,对活动每一步的推进研究,审核校对,体现出专业与敬业的行业最高水准。“人生有涯,我们在追寻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婆婆是一个普通而又善良的人,同时她也兼有着东方女性的坚韧与执拗的品格。她的大爱是凡人善举,她的故事是朴素无华。她用她每一天的坚持坚守,追寻着她的信念与梦想!这是不是生命的意义?”

此外,作为沈翠英老人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生前挚爱的钢琴、日常穿戴的衣服与眼镜,以及精心编纂、汇集了她15年慈善之旅的新闻简报集等珍贵物品,也由其家属悉数捐赠于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珍藏。

另悉,沈奶奶的纪念活动还将择期在都江堰市举办,当地也将把以“上海奶奶”为标志的山海两地情永久保存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