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宇宙少女”诞生记,用年轻的传播挖宝传统文化
2024-09-15 生活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因为绝美的豫园国风美图在互联网迅速出圈,“园宇宙少女”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不少拥趸。大家都在议论,这位把自我介绍标注为“大豫园官方摄影师”的少女究竟是谁?她什么来头?为何如此精通豫园美学?结果,豫园的品牌创意团队向青年报记者揭晓了答案。“园宇宙少女”原来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整个豫园团队创意的“营销产品”。“少女”虽然是独立人设,却藏着整个团队的智慧。

谁是“园宇宙少女”?

转眼,“园宇宙少女”入驻小红书已经快三年时间了,这个账号创立的初衷便是想以一种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豫园历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这几年,豫园灯会频频“出圈”,她的品牌影响力迭代之快堪称“疯狂”,也在年轻的00后中间,特别是热爱汉服文化的一代年轻人中极富感召力。创意团队主要策划人分享道:“豫园有着700多年的历史,喜爱老城厢文化的老上海人,从小到大,都了解豫园,也喜欢豫园文化。但是问题也来了,这些丰厚的历史可能对当下的Z世代、α世代来说,太过久远。如何让品牌焕新,走进当代年轻人的‘心尖’是我们策划团队需要思考的方向。”如今,社交媒体成为最好的传播豫园东方美学的载体,语言体系和审美路径也都要向着年轻人的审美诉求靠拢。

“园宇宙少女”的名字,独具匠心。“园”突出豫园的“园”字,直捣品牌核心。“园宇宙少女”又一语双关,和“元宇宙”表达玩起了“谐音梗”,极具未来感、科技感。“少女”则突出了小红书女性用户集中的社交属性,一个“活生生”的御用摄影师人设“园宇宙少女”,跃然而立。在这个账号里,通过少女的镜头语言,展现大豫园文化片区构建东方生活美学的各个面向。

好创意背后是一群“超强大脑”

不但有“园宇宙少女”,还有“符号豫园”“了不起的豫园灯会”……在社交媒体的选择上,这些具有不同属性的账号,形成了一个差异化的品牌矩阵。在小红书、抖音上,以两个定位属性相异的名字“园宇宙少女”和“符号豫园”俘获不同受众的喜爱。而在公众号、视频号、B站这些平台,则用一些更为官方的名字,发布精准的官方信息,让用户一眼锁定。微博名字叫做“了不起的豫园灯会”,直接与用户进行点对点交互。

记者发现,有意思的是,不断出圈的豫园文化IP,其创意团队最年轻的运营者接近00后,中坚力量普遍比较年轻化。正是一个“青力”爆表的团队才能深谙核心用户心理,不断迭代一个又一个好创意,让豫园的声量一波高过一波,持续制造热点,刷爆全网。

2023年,这个全年无休、超长待机的内容创意团队上新了三档新栏目。“园宇宙少女”账号下,主要发布大豫园品牌团队自主策划的系列文化栏目,如以符号化形式呈现的《符号豫园》,展现东方生活美学的视频人物访谈《坐东》,讲述大豫园历史文化内容的视频栏目《时光豫园》,从历史人文视角展现豫园老城厢的变迁故事。同时,例如豫园灯会、东方生活美学指南等,这些对中外消费者实用的文化内容,也会在账号中定期呈现。侧重点在于,使用当下多元语系和年轻人产生链接、引发共鸣。“我们会告诉大家,豫园是从历史走到当代,以前曾经发生过什么,又经历过怎样的变迁,现在或者以后还将经历什么?我们要把豫园这些人文历史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给大家听。”

原来年轻人很吃传统文化“这一套”

创意团队在输出的文化内容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每一处文字,团队都精雕细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近几年来很能引起年轻群体的共鸣。”

首先是内容层面的,如《符号豫园》所展现的是大豫园文化片区的历史、建筑、美食、文化等等,这包含了传统文化、东方生活美学的方方面面,这样全面的、系统的、有深度的文化展示,能长期吸引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持续关注。另外,在展现形式上,《符号豫园》通过把内容“符号化”,形成了一种典型且富有特色的固定形式,更简洁、更利于在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符号豫园》栏目,由大豫园品牌团队进行创意策划,制作团队邀请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生共同制作,是由真正的00后亲自操刀制作的视觉语言作品。在创意和制作过程中,团队深挖了大豫园文化片区内标志性文化符号,融合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老城厢文化,形成了涵盖建筑、美食、手艺、文化活动四大类型的100个豫园符号主题,通过实景图+符号版画+文化故事形成每期《符号豫园》的主题内容。

去年,豫园灯会首次出海法国,将中国非遗文化、东方生活美学传递给全世界。在线上,大豫园建立了海外社交账号,持续向海外输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如《符号豫园》《坐东》等文化栏目,豫园灯会等文化活动内容,以及东方生活美学指南和地图这类实用性的攻略,都在海外账号上进行发布。希望让更多海外朋友了解中国、了解上海,并且欢迎他们来到上海、来到大豫园。

在线下,打造大豫园文化片区,通过对中国传统的手艺、美食、建筑、文化活动等不断升级,吸引入境游客持续关注。今年以来,豫园商城和BFC的入境游客比例均显著提高,这里称得上是外国人入境游的第一站。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找到适合的传播语言,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受众,成为豫园常去常新的秘诀。

向世界输出中华传统文化

2023年12月15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首次出海,落地“巴黎风情园”,向海外游客呈现了一个“中西融合、东情西韵”的如梦如幻之境。

临近2024年中秋,豫园又在酝酿大招了,由豫园华灯策划设计,豫园商城运维的豫园·仲秋月神游正式亮相。今年豫园·仲秋月神游以“心有光华,人生无缺”为主题,延续《山海经》神话背景,从《道德经》中提出的“大成若缺”及庄子的系列中式哲学思想,旨在引领游客从“月圆月缺”中品悟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东方哲学”。

双节期间,豫园商城将被仲秋主题灯组点亮,中心广场的“月印万川,处处皆圆”,以“镜”与“月”为设计元素,巧妙利用镜面折射,呈现“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之境;九曲桥上的“四时有序,万物有时”灯组,则依托于《山海经》中常羲浴月的神话传说,将十二轮明月落于桥畔,让游客感受月圆月缺的光泽,体悟“人生自有闪光时”的哲思;凝晖路则以无数璀璨繁星悬挂星空,营造“流星拂晓空”的绽放之美;黄金广场打造了创意灯组,邀游客们一同“举勺挖金月”。

中秋之后,又是一场硬仗。2025年春节灯会已然进入倒计时。创意团队透露,作为豫园灯会的30年大节点,伴随豫园一起走过的游客,大多已经三代同堂。30年,那些拥有老手艺的制灯人、一直频频光顾豫园的赏灯人将缓缓拉开30年的故事大幕,为大豫园奉上一个精彩的续篇。

豫园整个团队从来就没想过“躺赢”,而是不断变压力为动力,过程中找到巨大的成就感。创意团队主要策划人说道:“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重新爱上豫园,成为园宇宙的‘自来水’。甚至于,有时候,粉丝们还会自告奋勇担当‘云监工’,监督春节灯会的装灯进展,公布灯会倒计时时刻表……对于创意人来说,这是最大的心理慰藉。当代语境之下,我们跑通了传播的方法和路径,也更容易去创造丰富的内容表达,向世界持续输出中国文化。”

▎QA 生活周刊×胡俊杰

豫园股份副总裁、大豫园商业发展集团联席总裁

Q:豫园这两年的定位,开始突出大豫园片区东方生活美学,这个“大豫园”如何定义?

A:从豫园到大豫园,它代表着豫园地域范围的一个扩大。以前所说的豫园,只是围绕豫园商城很小的一部分。现在的大豫园,从方浜中路延展到BFC外滩金融中心,覆盖的地域范围明显增大。同时,这个“大”也不仅是物理范畴的,更想打造一个东方美学文化片区概念。它承载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700年历史的豫园从历史走到当代,能够融汇古今,包罗万象,体现上海的海纳百川。

无疑,“大豫园”作为上海文化之根,海派文化之窗,地理位置上极具优势。通过方浜中路和福佑路,将豫园与BFC、外滩相连,形成一个梯形交会的图形。这个梯形交会又像是一个天然的舞台,它就是梯台窗口,代表着外滩与世界的连接。在上海的核心地段,豫园兼具了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在地文化,同时它还有着国潮的新文化,这个东方美学文化新片区是不受限的,BFC拥有艺术元素、设计元素和时尚元素,大豫园因此也有着时尚潮流的另一面,形成从东方文化到现代文化的一种演变。近两年,豫园灯会的火爆出圈,“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输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概念的蓝本。

Q:豫园灯会首次出海便火爆法国,你觉得破圈成功的核心是什么?

A:豫园灯会传播的核心也是底层逻辑,就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上海灯彩艺术就是围绕中国神话故事《山海经》展开的,这个故事内核广受外国朋友喜爱,中国灯彩的制作工艺美轮美奂,外国朋友觉得这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树立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内核,也正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让外国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 受访者/图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